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记忆里的橡皮擦 记忆里的橡皮擦剧照(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忆里的橡皮擦(精)一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幼年时那快乐的童谣,在阳光里穿梭着,至今犹在耳畔萦绕……

一进腊月门儿,便有了一两声的“手摔炮儿”的炸响,于是,小村子里便热闹起来,年味儿也会愈发地浓重 。

腊月初八,是母亲最忙碌的第一天,她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了,淘洗各种米、豆、红枣和花生米等,然后在大地锅里舀上多半锅水。等把水烧开了,便把淘洗好的混合米下到锅里。白色的泡泡儿托着各种颜色的粥料,上下翻滚着,煞是好看!香气氤氲里的母亲,那姣好的面容,更加白净俊美了 !我常常趴在炕沿儿上,翘着头,看母亲熬制八宝粥。在我期盼的眼神里,八宝粥终于熬好了。母亲总是先让我给五保户陈奶奶送上一小盆儿,陈奶奶每次都笑呵呵地夸赞我的母亲:“孩子,你妈妈真是个善心的大美人儿啊!”回到家之后,母亲早已给我们姐弟几人盛上了满满一大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八宝粥,笑语盈盈,其乐融融,那香糯清甜的味道,在我心里无人能及!

腊月,是奶奶剪窗花儿最忙活的时候。母亲常常用童谣来形容奶奶剪的窗花儿“剪只鸡,剪只鸭,剪只喜鹊叫喳喳。”奶奶剪的窗花儿,十里八乡都有名气,外村人家办喜事,还有不少慕名前来让她剪窗花儿的呢!因此,我们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都爱往我家跑,来跟奶奶学习剪窗花儿,奶奶当然是有求必应。于是,小小村庄的窗户棂上 ,贴出的窗花儿,几乎都是奶奶打样儿设计并亲自裁剪出来的 。奶奶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念和向往,都绕成了指尖儿的绚烂,她剪出的那些活灵活现的小生命,陪奶奶度过了岁月里的安暖时光!年幼的我,最喜欢干的活儿,就是帮奶奶打扫碎纸屑,那些大红的纸屑,被调皮的我,任性地安放在院子里的大雪堆上,像极了朵朵红梅傲放于寒雪之中 ……

腊月,也是老爸最忙活的日子。毫不夸张地说,全村过年和孩子们结婚时所用到的对联儿,老爸全部承包了。要过年了,乡亲们早早地在集市上买来了大红纸,老爸逐一在红纸的一角写上名字,然后抽空就写上几幅春联。老爸写春联时,我绝对是最好的小帮手。别看我当时才六七岁,却啥活儿都能干,帮老爸裁纸、叠格儿、研墨、晾字、涮笔……老爸写好之后,我就双手端起来,放在院子里。红红的春联,被我摊晒在冬日的暖阳里,柔和的光线亲吻着她,散发出缕缕醉人的墨香。那时,我家的院子里简直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壮观得很,我常常引以为傲!墨迹全干之后,我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按照老爸的吩咐,挨家挨户去送春联。乡亲们都亲昵地称呼我“送福小天使”,听了之后,那欢跃的心情无法比拟 !

腊月的记忆里,还有飘香的炸绿豆丸子,一家人欢欢喜喜赶年集,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孩子们手提自制灯笼的嬉戏声 ……

儿时过年的美好点滴,都已刺绣在记忆的帷幕上,岁月的风雨,无法让其褪色,且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珍惜 !

记忆里的橡皮擦(精)二

我的家里有一张让我难以忘怀的照片。因为有了他,我的记忆就像定格在了一刻,久久不能忘却。

那是一个炎热的六月天,刚下完第一节课的我们,正在紧张的准备下一节课。我们最讨厌的英语课。可是为什么那十分钟突然间过得好慢好慢。班主任为我们整好了最后的一支队伍:“拍了这张照,就意味着你们的小学生涯已经结束了。″说完以后,各个班的班主任都带领本班的学生去往指定的位置。拍下了这珍贵的照片,也将离开我们的母校了。

那一刻仿佛是我们班最专心的一刻,注视着摄像机。短短的几秒钟,我的脑海里浮出了这六年的时光。在一起奋斗的模样。做过的几百张试卷,几千次练习题,用过的几百支笔……都印在了脑海里。

“喂,借我一下尺子。”对着旁边的同学说,看着那一张张面孔却不是小学时那熟悉的面孔了。

我们曾经也抱怨过:在一起奋斗了六年,疯了六年,一张试卷却考散了所有人。一张毕业照来打发。

在运动会上,即使你们平时有多么不合,都会在千钧一发时刻撕破嗓子为你加油。会遇见路人甲,却不及小学的你。

若要说时光倒流,我定倒流到小学,让我们再疯六年就无憾了。

左边数第三排,第二个那个小女生不再胆怯。右边数第二排第一位老师还是那样严厉吗?

这张最珍贵最宝贵的照片里蕴含着我们的故事。

记忆里的橡皮擦(精)三

盈盈灯火间,一种爱带来的温暖将我笼罩,蓦然回首,温暖的记忆又萦绕心头。

——题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我记得那凋零破碎的过往,如同一颗颗碎片,又重新拼凑,拼凑出一场爱的吻合。

那年桃花芬芳之时,是我最温暖的记忆。那是属于我和奶奶的记忆,那段时光,想起来就很美。

奶奶心灵手巧,尤其在饭菜方面可谓高人一等。我就是奶奶身后的小跟班,但更是一个大馋虫,总期待着奶奶做出不同花样的美食。我最爱吃奶奶做的年糕,现在想来也要流口水,那可真是色香味俱全,用手轻轻触碰,是一层金黄的酥皮,咬开后是却又甜又黏,缠在你的牙缝中,唇齿留香。

也就是那一年春天,又到了吃年糕的时候,奶奶打了数十次电话催我回家去吃,可我都没放在心上,最后无可奈何,只好骗她说功课太多,忙不过来了;电话那头的奶奶什么也没说,便挂了电话。我顿时觉得罪恶感深重,我欺骗了奶奶,她以前说过,“二月二,龙抬头”时是必须要吃年糕的,我当时笑话她,说她迷信,奶奶却一脸愠色,说我不懂事,一定要让我吃。我翻了翻日历,还真是二月二了,该回去么?算了,少吃一次又能怎么样,这么远的路,我回去就为了吃个年糕么?反正以后机会多的是,这一次就算了吧。我自言自语的,竟也变得心安理得。

到了中午,我正写着作业,突然听到了妈妈在叫我,我出门一看,竟然是奶奶!我不知如何面对奶奶,这么远的距离,她又是如何走来的,我更不敢想象奶奶路途上艰辛。只见奶奶一进门,就把袋子高高地掂起,我一看,呀!是年糕,我最爱吃的年糕。奶奶很快地将那凝聚着她爱心的年糕送到了我手上,说这是老一辈的传统,不吃年糕这一年运气都不会太好。我接了过来,看到奶奶转身离去的背影,一阵心酸间杂一阵温暖,涌向了我的心里。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种事可千万不要发生啊,我还没有好好体会到奶奶浓浓的温暖,怎么舍得她离开?一天傍晚,我骑车从那里经过,虽然已看不到奶奶的身影,但是那些事仿佛又在我脑海里重演。我骑车渐渐远去,回头看到了那盈盈的灯火,,一种突如其来的温暖再次把我笼罩,蓦然回首,还是无法忘记过去的温情。

现在想起来,也是好暖,好暖……

教师点评:小作者借助诗句来写奶奶在“二月二”这个特定的节日里为自己送年糕的故事,并与自己对奶奶的不理解形成对比,写出了奶奶的对孙儿的疼爱与怜惜,有力地突出了那份记忆的温暖。

记忆里的橡皮擦(精)四

它好似沉闷冗长的寒冬中的一缕暖阳,暖我心房-----题记

尽管冬天如此沉闷冗长,甚至让人有过温暖永远不会再苏醒的莫名恐慌,可是,它,终究还是如期而至的问候了这条老街,它,是我年少记忆中最动人的一笔!

天空中依稀飘着雪花,街上的人们都埋着头自顾自的走着,偶尔从远处会响起悠长的车鸣声,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家服装店,一家生意冷冷清清的服装店。

其实,这里以前是一家面馆,老板是一对恩爱的老夫妻,大概四十几岁吧!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到这来,叫上一碗早堂面,慢慢品味着这冬雪的美味!

据面馆老板说,早堂面的制作十分讲究,面馆老板要在三四点钟就起床,为早堂面的制作做准备。肉片要切得不薄不厚刚刚好,熬汤时更要十分注意火候,为了汤的鲜美,还要在汤内放上新鲜的鲫鱼,但又要鱼刺不混入汤中,所以还必须用一个包将鱼包住,再煮,这样才到位。

记得,每次,和老爸一起去吃面,我一去就赶紧找一个位子坐下,并把一条腿搁在另一个位子上,算是给老爸也抢了一个位子吧。

此时,老爸就端一碗早堂面来了,大块大块的肉片安详地躺在面条上,面汤上漂着一层厚厚的油,半寸长的葱花在上面漂泊着,香气直冲鼻腔,一闻,便食欲大开!

慢慢的挑起一筷面条,送进嘴里,那面是相当有劲道的,嚼几下,一咕噜吞进去,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口腔转移到胃部,若是在冬天,准保你手心出汗,若在夏天,吃一碗,就像跑完一次长跑似的,大汗淋漓!

在早堂面中还有一样东西,我往往可以吃到双倍的分量--鹌鹑蛋,一般来说一碗早堂面中会有两个鹌鹑蛋,可是每次老爸都会将他的夹到我碗中,让给我吃,起初,我还会推辞一下,到了后来我知道没用后,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了。

这样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直到有一天,那个熟悉的地方和我们之间,隔住了一个大铁门,是的,面馆关门了,起初,邻居们还以为老夫妻是因家中有事,只是暂时关门,可谁知,这个铁门一关就是几个月,再后来,门也终于开了,可是里面早已不是面馆,而是一家此时伫立在我眼前的服装店。

雪依然,心犹伤,它,温暖如阳!

慢慢的,我走着,来到一家面馆,点一碗早堂面,缓缓的吃着,慢慢的吃着,不经抬起头望着那些飞舞在空中的白色精灵,轻声地问它们。

为什么,就没了那记忆中的味道呢?

记忆里的橡皮擦 记忆里的橡皮擦剧照(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