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心得体会和感想 对危机的感受和看法(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危机传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及个案跟进教育工作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三、方法与途径
1、工作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全校学生近期心理健康状况,对个案情况交流分析,制定跟进辅导、教育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案跟进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完善学生个案档案
(1)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通过心理爱心信箱、家访、电访等渠道,拓宽学生心理咨询途径,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按照《广东省中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档案.高度重视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行为表现异常的学生,建立完善学生个案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要及时进行个案跟踪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或障碍,纠正行为偏差的学生.
(2)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三预”(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落实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文明行为,及时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3、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开展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净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一是通过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以案说教,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二是开学后尽早安排班主任、教师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列入学校个案跟进教育对象的学生,形成学校、家庭教育良性互动的育人机制.
四、严格报送制度
根据“预警”机制的三个级别,严格学生情况报送制度.
“一般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协同班主任予以关注.
“重点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主管校长,共同采取措施,跟踪个案学生的发展,重点关注.
“特别预警”:在严格保密前提下,学校应及时将预警学生情况报送街道教育办和区教育局群团科,共同采取有效的特别防护干预措施.
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案跟进教育情况交流,将学生个案教育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于每月20日前文件交换至区教育局群团科.
描写危机传播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通五十四中学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教处、年级组、心理教师、校医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成立学生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小组,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学生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小组由3—5人组成。
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全体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学校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1.心理教师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2.学校每年对五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①对新进学校的学生进行排查;②对离异或其他特殊家庭学生的排查;③对多次考试出现不及格学生的排查;④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排查⑤对心理压力太大学生的重点排查。排查结束后学校要把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名单交到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1.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月向年级组长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所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汇报。
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学生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每周一次向学生辅导员了解全校学生
危机传播心得体会和感想 对危机的感受和看法(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