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式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黄大年式教师感悟(五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黄大年式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林军在报告会上高度评价了黄大年同志的一生。他指出,黄大年同志是新时期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的先进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新一代归侨心系家国、鞠躬尽瘁的赤子情怀,在侨界树立起了一座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丰碑。林军号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学习他报效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赤子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勇于创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贵担当;学习他勤奋拼搏、为实现报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任波在报告中说,他曾询问黄大年为什么要放弃英国优厚的条件,回国参加科研工作。黄大年微笑着说,“任波呀,我虽在国外生活,但我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很多人都选择年老体弱落叶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更有价值!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是从东北这块黑土地走出去的,当然就要回到这里!”
于平在报告中说,作为黄大年老师的同事,他有幸见证了一个优秀科学家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坚持“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于平表示,黄大年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来过,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让黄大年看起来像一个“科研疯子”,他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的不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整代人。
王郁涵在报告中说,黄老师事无巨细,每一个文件,每一封邮件,甚至每一条信息都完成得极为认真。他惜时如命,每天必须工作到凌晨,出差的路上都在打电话,飞机上都在写材料。他胸怀宽广,心里只有国家和学校,从没为自己想过分毫。
乔中坤在报告中说,在黄大年老师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因此在学生入门时,他都细心观察,认真考量,根据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帮学生设计好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长期的职业规划。乔中坤回忆说,在手术前一晚,黄大年还在电脑前字斟句酌地为学生周文月到英国深造写推荐信……他当时心想,这哪是在住院啊,明明只是换了个办公室而已。
报告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现场的归侨侨眷和学生代表被黄大年的事迹所打动,很多人数次落泪,甚至哽咽出声。一位老归侨向记者表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太需要像黄大年这样的人才了,希望海外留学的才子们能够像黄大年一样,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在合适的时候,回国参加建设。
此次报告会由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北京市侨联、吉林省侨联具体承办,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副部长邢砚庄,北京市侨联党组书记赵宏生、主席荣洋,吉林省侨联主席陈香林以及中国侨联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干部一同出席报告会。
推荐黄大年式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大家表示,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总书记重要指示催人奋进,我们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爱国书写心中大我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看到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不少熟悉了解黄大年的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爱国情怀,这就是黄大年的精神支柱,这就是黄大年的幸福源泉!”
作为黄大年的秘书,王郁涵见证了他为祖国科技事业付出的全部心血:“黄老师一生为国,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他心里有祖国、有学校,却没有考虑‘小我’。”
“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采访过黄大年的新华社记者王海鹰回忆说,黄大年为了国家,一切都可以舍弃:金钱、房产、职位、家庭、健康……这个“科研疯子”把自己全部献给了国家。
鞠躬尽瘁兴邦梦,赤胆忠心爱国情。
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宛若一部有血有肉的教科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爱国之情,每一篇都抒发了强国之志,每一章都印证了报国之行。
提起好友黄大年,同为海归学者,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有不舍,更有敬意:“大年是一个具有极其强烈的报国理想和报国冲动的人,我能够很深刻地感受到他这种迫切的心情。他是我所见过的对国家科学事业、对国家繁荣富强最痴心的科学家。”
“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是黄老师从年轻时就秉持的信念,并终生为之奋斗,他将满腔热血全都献给了祖国的地球物理事业。”黄大年的学生赵思敏说,“作为他的学生,我愿意一直秉持‘黄大年精神’,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让生命为祖国而澎湃。”
“响应总书记号召,学习黄大年首先要学他的爱国精神、爱国情怀,就是只争朝夕,拿出成绩。我们共同的愿望,就是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尽一份绵薄之力。”跟黄大年同一批入选“千人计划”的专家闫大鹏说。
以创新成就复兴伟业
“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每次想到黄大年老师生前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的这句话,黄大年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总是心潮澎湃:“我们能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黄老师‘科研疯子’的精神,更加勤奋地工作,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科技赛场必须有‘一招鲜’,必须在若干领域创新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说,当下,我国科研人员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平台,要像黄大年那样瞄准原创性、颠覆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技术创新,前瞻性和引领性地部署任务,才能在世界科技赛场上实现“弯道超车”。
黄大年科技报国、无怨无悔的精彩人生,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
“‘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准确概括了黄大年老师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为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一面人生旗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阳说,“我们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勇攀科学高峰。”
即将启程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蔡永强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计算数学方面还有差距。我会在国外努力学习前沿知识,开阔眼界,像黄大年老师一样,在自己的领域精深研究并力争有所突破,为国家在材料应用方面提供更为精准的计算方法
黄大年式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黄大年式教师感悟(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