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扬州信息产业基地简介范文(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写扬州信息产业基地简介范文(精)一
走进小院第一个看见的就是门墙上写着“琴室”二字的屋子,它坐北朝南,临水而建,屋前水岸小路弯弯,杨柳依依,若静坐琴室,临水弹琴,便可感受到寄情音乐,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境界。
过了琴室,抬头便有“静观”二字,为什么要静呢?原来这里到了木樨书屋,是文人读书的地方,一个“静”字便道出了书房特有的神韵。
书房门外沿墙栽种了一片丹桂,每当金秋时节,浓香四溢。闻桂花香,读万卷书,立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之志气。
书屋周围虽狭小。但方寸之地也能包含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调。大家请看,进门处是我们所看到最为开阔的空间,而越向东行地域越狭窄,它先放再收,看不到尽头,让人忍不住探个究竟,这便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了。园中花墙的设计也是匠心独运,它随势弯环,处理成折叠状,象屏风一样渐渐拉开,隔开了园外的喧嚣,过滤了红尘的浮躁,显得更为静谧。令人忍不住感叹“人闲桂花落,鸟鸣园更幽”。
沿着花墙延伸的方向我们便来到了棋室,室外寒梅一株,老干虬枝。室内有两方用金砖做的棋盘,上面刻有乾隆年间江南苏州府造。这是棋室整修的时候,在墙壁上发现的。据说,当年建造时,砖石不够,聪明的工匠便把这些棋盘镶嵌在墙内。用棋盘来砌棋室,这可真是名符“棋室”啊。大家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点一炉妙香,沏一壶清茶,两人对奕,纵横捭阖,宾朋围观,运筹帷幄,也是文人的一种养成~……
棋室以东便是小院中最为独特的画室——月观。月观虽为画室,却没有悬挂一幅名画,仅有月观二字。原来它将琴室、棋室、书屋明提,而将画室暗点,请看此处,月观坐西朝东,临水而建,每当皓月东升,打开临湖的门,推开四面的窗,天上水中,素月交辉,月光泄地,彩云追月,天空中重叠的云彩倒映在水面,仿佛漫天的山峦尽收眼底,这真是国画天然,天然国画。正如堂前郑板桥所题写的这副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他用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十个字,构成了一副千古绝对:瘦西湖水虽然有限,但月色溶溶,就显得无际无涯;小金山虽微不足道,但云起山涌,便与天相连绵。这样一来,将小景放大,实景虚化,将有限的园林化为无限的诗境。
这便是,月观好,水色月无边,琴棋书画养心志,梅花木樨香满天,何必做神仙!
如何写扬州信息产业基地简介范文(精)二
住宅区主要由一座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两座七开间的西洋楼组成,是一幢单檐歇山顶建筑,整座煦春堂大厅分正厅、耳厅,是目前扬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个西式木雕月牙门,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篮,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富贵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有28间,中西合壁,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游客们:请抬头往上看,顶上廊板中有个方孔,配有滑轮升降,这是专为小姐输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游客们:刚才我们游览了庭院区的各栋住宅,不知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带有西方建筑特色,这是因为国主人从小留学过欧洲,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片石山房:石涛的叠石—楠木厅—不系舟】
在何园东端还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园自古就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如果把何园比作大花园,那么小花园就是园中之园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双愧园”,是清朝初期画坛巨匠石涛叠石造园的惟一遗迹。后因年久荒废,仅有假山主峰残石倚墙而立。1989年底进行了修复,使胜景得以再现。石涛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明朝宗室的后裔,明朝灭亡之后,为避免清统治者的迫害,出家为僧,亡国之痛使之寄情山水,并在叠石时将胸中郁愤转化为佳山秀水。石涛死后葬在扬州蜀冈。
古人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无山,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之法,而叠石增山是很讲究的,必须运用高度技巧,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奥秘呢?请游客们继续跟我往前走。请看前面片石山房门厅处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观瀑”之景。水池前一厅为复建的水谢,厅中以石板进行空间分隔,一边为书屋,另一边为棋室,中间是涌的泉,并配置琴台,琴棋书画合为一体。在池的南面有三间水村,与假山主峰遥遥面对,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体现石涛的诗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
在园中之园的东面那幢楠木厅,是整个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在经过装修重新对外开放。它结构严谨,典雅端庄。在楠木厅西侧有一“不系舟”,临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视池中游鱼,就像游船正从外面野航回来,其乐无穷。楠木厅东院墙上嵌有砖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后人临摹石涛真迹而放大的。
游客们:分峰叠石当为扬州造园的一大特色,而何园现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们有机会领略它的风采。请看.假山之上,用连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为“葫芦亭”,充满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称一绝,光线通过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选用石涛诗文等九篇。壁上还嵌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虽占地不广,却使廊、厅、亭、假山与水达到有机的统一,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给人以无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当空之际来到何园,水心亭签歌悠扬,湖心亭上身着长袖舞衣的少女拨动琴弦,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鱼自由畅游,置身其中,您哪里会以为这是何园,分明是瑶台仙境。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游园后曾赋诗一首:“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看波绿,览胜来登一片楼。”
何园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但愿何园这轮扬州的难保的明月,永远留在您的心里。
如何写扬州信息产业基地简介范文(精)三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
如何写扬州信息产业基地简介范文(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