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心得体会怎么写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怎么写作文(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复兴之路》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1840年,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奇技淫巧”,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改革派和农民阶级的思想家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但没有奏效。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一步冲击了封建思想,西方思想纷至沓来,涌入中国。从西方的民主主义到国家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各种信仰的社会团体应运而生,政治主张五花八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工读主义”“新村主义”“联省自治”“好人政府”,不一而足。一时间,“本现代思潮的精神,谋社会之改造”成为中国思想界最热闹的话题。
在探索的过程中,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垂成;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局限而望“袁”兴叹。面对这些努力,我们在今天回望历史时,党的十九大对这段历史作出了评价:“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在哪里?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建立现代化国家的使命究竟由谁来担当?人们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总结:“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这段话很好地阐明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由中国共产党来担当。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并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作出概括:“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段话中有几处地方我觉得非常精简、明确又深刻,比如说“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应运而生”的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各阶级探索和追求现代化无果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产生的价值就是让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的各个阶级为了追求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作出了探索和表达,但这些奋争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让中华民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让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由被动转为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一直指引、推动、鼓舞、激励着我们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觉担负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而历史和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完成这一重任,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有很多学习资料,其中一本是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会儿我们会谈到。
首先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二大宣言明确提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任务。虽然今天我们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突出强调党的十八大之后,但其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已经把这个重任自觉扛在肩上,早在党的二大时就已经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从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和中共二大宣言、党的十三大报告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从很早就开始了。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作出了明确概括和表述,并且这一表述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在了一起。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用三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并且明确指出: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调和对其内涵的阐明,激励着中华优秀儿女目标明确地去奋斗。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集中、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建党百年之际回看党的报告、文献,当读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时我们应该非常有感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并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这是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阐释、指引。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把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作为开篇统领全书,该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题目,就是想说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程只有一个目标指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百年党史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史是统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谁来完成、担当、引领、推动?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于《复兴之路》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复兴文库》正式出版,习近平总书记为之作了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这是一篇概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文化脉络,指导学习研究中国历史,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重要文献。2019年,我受邀参加这部典籍的编纂工作,负责编纂第二编《大后方的建设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中国向何处去的战略抉择》两卷。精选、精编反映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文献,为《复兴文库》贡献力量,增添篇章。
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我们受邀参加,这是中宣部对重庆市委宣传部多年来在组织抗战大后方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和极大信任,是重庆宣传思想战线的光荣。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是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复兴的大后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重庆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2005年以来,重庆市委整体推进抗战历史研究,随后实施了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完成了国家重大项目《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其经验研究——以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抗战大后方为中心》,出版了以《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工作文献选编》《重庆抗战史》为代表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100卷),参加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研究丛书》,拍摄了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后方》,举办了《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构建了国际性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研讨会,保护传承了一批抗战大后方遗址。
《复兴文库》把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作为一个独立的专卷编入《文库》,完善了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研究体系,是思想史研究的创新举措。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当今时代承载民族复兴思想历程的中华文化典籍。它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捐弃前嫌,万众一心,凝聚起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精英。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民主、抗战胜利,殚精竭虑、不懈求索,贡献了一大批闪耀着民族复兴时代光芒的思想结晶、扛鼎之作。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重庆培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抗战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争取抗战胜利,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文献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复兴文库》将其集中收录在第七卷《大后方的建设和民主运动的开展》和第八、九、十卷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史研究的一次重要开拓和努力。
《复兴文库》收录了一批重庆文献,是重庆这座伟大城市贡献给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重要篇章,永载史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891年重庆开埠以来,重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风采的重庆革命文化。《复兴文库》在第二编的开篇之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怎么写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怎么写作文(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