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任务心得体会及感悟 尽孝心活动感受(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孝心任务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今年4月18日,在“cctv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上,吴林香作为全国第一个被推出的最美孝心少年登上舞台,接受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的专访。接下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共同关注》、《朝闻天下》等栏目长时段播出了吴林香的事迹。如今,她的事迹已从大山深处的桂阳村传到大江南北,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人生如梦,总有想不到的精彩,正如吴林香所言:这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想到大家能给她这么多荣誉,让她能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见到“金龟子姐姐”。而精彩过后,又往往是长久的默默付出。恰如吴林香从北京赶回忠县老家后要马上做的——给外婆擦洗身子,洗成堆的衣物,给全家人煮饭……
2019年7月18日重庆日报农村版率先刊发了吴林香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本市媒体纷纷跟进。本报记者曾三次采访她,第一次是2019年7月12日。冒着大雨到她家前,忠县方面的李晓军已经介绍了基本情况,但吴家的惨状仍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进屋那一刻,身体瘦小的吴林香正站在用木竹搭建的简陋厨房里发愁,无情的雨不断穿透破败的屋顶落在灶台上。
比饥饿更让她无助的是,同母异父的弟弟正抱着她的大腿喊饿,堂屋里还躺着癌症晚期的母亲和因患脑溢血瘫痪的外婆,她唯一的帮手是年迈且右手残疾的外公,可大雨让外公也没法出去“找食物”。为她们从镇上叫来“迟到的午餐”之后,吴林香留下了眼泪,然后走到窗子旁,望着远方……
在母亲病重之后,吴林香变得更忙了。平日里,她5点多钟起床,几乎每天都要完成一系列的“固定程序”——给母亲、外婆穿衣服,服侍全家人洗漱,然后砍柴、打猪草、洗衣服、煎药、收拾院落、做早饭,伺候全家吃完饭,她才能带着5岁的弟弟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马灌镇小学读书。
虽然每天要从早忙到晚,但家庭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她,在生活中她仍能保持微笑。她曾说,她的微笑能让母亲看到希望,也能让自己不绝望。对于这个13岁的女孩来说,微笑背后承载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悲伤和苦楚。毕竟,这样的年龄原本不应该承受这么多。
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忠县及当地党委政府加强了对她家的帮扶,爱心人士也给她捐了不少钱。但不幸的是,前不久,她的母亲还是因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她。
如今,吴林香正在忠县马灌中学读书,由于“获选最美孝心少年的事‘闹得很大’”,她也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名人”。她说,她想长大了当个医生,为别人看病,让更多家庭幸福快乐。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她努力着。
主题孝心任务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徐,女,今年17岁,共青团员。家住新县新集镇艾洼居委会,就读于新县高中本部高三(2)班。该同学学习刻苦认真,思想品德端正,孝老爱亲事迹典型。
小时候的徐力维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有对自己关怀备至的爸爸妈妈,有聪明活泼的弟弟,一家人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2019年秋天,徐力维同学的爸爸徐斌突患脑溢血,当时她仅仅是初二学生,弟弟才上六年级,爷爷奶奶年近80,都有老年痴呆症。爸爸一病,妈妈要去医院照顾病人,就把整个家丢下了。没办法,徐力维只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既要在学校搞好学习,还要回家照顾爷爷洗脸,穿衣吃饭,帮助奶奶做饭、扫地、做家务等等,不幸的遭遇让她过早体味了生活的贫困与艰辛,但她总是说:“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不能让妈妈担心。”这一挑就是123天。直到几个月后父亲从医院回家。
徐力维母亲李本丽身体也很不好,前几年肝脏做过切除手术,不能做太多的事情,所以在父亲回家后的大部分家务仍是要她做:洗衣做饭,加上爸爸的尿布,还要帮妈妈给爸爸做康复运动。那时她爸爸被确诊为植物人,整天卧床不起。即使这么辛苦,徐力维仍毫无怨言。爸爸病后,家里生活相当困难,她正值青春年少,没有去与人家比吃比穿的,穿的都是好心人给的旧衣服,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其他同学一星期要花费100元钱,而他们兄妹俩每月一共才用100元钱,妈妈有时对她说:“孩子啊!真是苦了你了!现在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了。”望着妈妈憔悴的面孔和头上出现的银丝,徐力维含着泪点点头,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妈妈照顾好家人。
从此,不管春夏秋冬,徐力维每天早上五点就准时起床了,她
孝心任务心得体会及感悟 尽孝心活动感受(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