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党的心得体会 中国党史 心得体会(七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中国党的心得体会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空间扩大了三倍多,但空间上的城市化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户籍问题将3亿农民工挡在了城市之外,他们难以享受城市化建设的成果。
但是,户籍政策正在逐步调整,公平的城门正在从制度层面逐渐打开。
4月8日,发改委官网发布的一份“超级文件”引发社会热议,不少媒体认为,它意味着中国户籍制度将发生巨大的变革。
这份名为《20__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本身并不是针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但其内文中提到:
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督促和监测评估。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这份文件或将成为新的户籍政策改革分水岭。
这份文件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将户籍改革的目标瞄准了城市端。根据这份文件的精神,5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很快就会基本消失,而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数量在中国占比并不太多,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城市端的户籍限制会消失。
那么,这里可以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生这样的转变呢?
答案是,形势正在起变化。
近年来,计划生育制度的弊端慢慢已经获得全社会广泛认知,这个计划经济体制里最顽固的制度已经导致了中国人口断崖,在这个新形势之下,中国农村的可城镇化人口已经不多了。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人口的释放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那么当代中国农村的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相应的,农村入城人口给城市端的压力大大减轻。
其次,中国许多城市的人口正在飞速下降。20__年,古城西安率先打起“抢人大战”,全国几十个城市闻风而动,加入战团。很多城市与其说是在抢夺人才,不如说是在抢夺人口。因为年轻人口的不断流失,许多城市的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而一座没有年轻人的城市也就意味着它没有未来。
当初城市端户籍政策难以放开的关键在于城乡人口之间的利益之争,而当下这里的利益蛋糕已经很小了,可争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东北三省,当地老龄化问题特别严重,以致于社保养老金缺口巨大,没有足够的年轻人缴纳社保,却有大量的老人要取养老金,这致使当地的财政捉襟见肘。当年争得头破血流的城镇户口,现在的吸引力已经不如从前。形势的变化促使城市的决策者们必须重新权衡户籍放开的利弊。
这个逻辑其实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5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户籍政策还不能全面放开。
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基本没有出现人口衰竭问题,特别是一些“超级城市”,它们依然面临着持续不断的人口涌入,所以它们推进户籍改革的原动力没有那么强。它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当前的城市优势,尽量去吸纳高端人才,而不是见人就收。
有关中国党的心得体会二
1、 新党章的颁布时间?有多少章?多少条?
2、党员的权利、义务?各八条
3、党的性质!
4、入党誓词!
5、在什么情况下视为自动脱党?什么情况下开除党籍?
6、民主集中制有几条?
7、新党章有什么变化?增加了那些内容?
增加了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
8、党的xx大核心: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体点说,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力求实现中国现代化起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目标。
报告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思想红线,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报告之中,报告的十二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摄起科学发展观的方方面面,支撑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建设纲领。
正是这个主题,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文献。
也正是围绕这个主题,xx大报告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理论创新。
“五大创新”就是说,xx大报告总结了xx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新的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做出了五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 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说,xx大报告的这五大理论创新,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五个统摄全局、特别重要的基本观念、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观——和平发展观——党和军队建设创新观。
第一大创新,就是比以往更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作为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
第二大创新,就是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新时期统摄全局的指导方针。
第三大创新,就是把民主政治、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重大举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有机体指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第四大创新,就是更加鲜明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的统一性、协调性、整体性: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台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第五大创新,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
一个主题、五大创新汇总到一起,就使xx大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乃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6、在新世纪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我国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9、党建必须坚持实现四项基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10、党的执政方式: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党的领导方式:思想、组织、政治领导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1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么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2、党宗旨的要求:
坚持三个代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实现最广大任命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
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3、当代大学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应怎样做到
党的宗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立足本职,勤奋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的人民服务的宗旨:1首先从小事做起,磨练自己坚强意志;2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工作创造新;3认真研究工作规律,增强工作预见性
14、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党员享有的权利
15、党组织对违反党纪律的党员,应该本着惩前毖后、救病制人的精神,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
16、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17、党徽党旗的意义
18、树立大学生应有的党员形象
19、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的基本要求
1、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4、入党的基本条件
5、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支部,坚持个别吸收原则,要有两名正式党员推荐
6、预备党员期为一年,预备党员
中国党的心得体会 中国党史 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