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家访心得体会及感悟 家访体会及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外地家访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上课时我最困惑的就是班里的纪律,大多数孩子还能在小五星红旗的激励和督促下保持正常的课堂纪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陈鹏同学却是我行我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上课无精打采,不会听讲,总是走神,很难认真的听一节课,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常在地上打滚,身上脏兮兮的;作业不做,有时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走近陈鹏,走进他的家庭。原来,由于家庭环境特殊,父母亲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而爷爷又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有着自己的事情,根本顾不上管他。在学习上也给不了他任何帮助,从而导致孩子自由散漫,为所欲为,学习习惯非常不好。
谈话中,我也不时的表扬了陈鹏的一些优点,如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他爷爷听了也点头,可是,我又话锋一转,说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一是没时间,二是现在孩子的作业根本辅导不了。我便和他的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第三可能家长还不知道怎么管教,方法不当。接着,我立刻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我告诉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家长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教训与说教,要蹲下来与孩子沟通;建议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学校打架回来就罚。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建议家长尽量挤一些时间出来,给孩子一点关心和爱护,让他明白他的一点一滴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父母不管再忙都会抽时间打电话来关注他的生活和学习的,让他知道他是被人重视的,并请家长及时与他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我还指导家长培养他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谢家访,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我想,我不仅会经常到陈鹏家,让他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也会坚持走进更多学生的家庭,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快乐成长。
家访过后,在学校我也有针对的对他进行了帮扶,课上有侧重的关注他,不时的提醒他,注意常规,教会倾听。课下时常和他谈话,在思想上让他对自己增加信心,渐渐地他在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实家访是一种艺术,家访更是一种智慧。有时一次成功的家访能挽救一个灵魂,惟有宽容才能使许多棘手的学生问题得到更妥善的处理。对于差生,只有帮助他们认识到缺点,并且改正了不足,才算是真正的爱。
这只是我家访中的小故事之一,但它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现今社会,家庭教育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学校除了教育学生外,还要积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掌握这门学科,就得学习、学习、再学习。首先,要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才可能与孩子有共同的语言,才可能不断地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影响。其次,在家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教师对家长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将会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和潜能。当家长想出更好的、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去配合学校的教育时,学校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我想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家庭进行联系的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在方法上,要改变过去家访就告状的做法,家校联系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指导,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建立信心,更要发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帮助,家访还要给家长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同时也要实事求是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明明白白地看清自己的不足,找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让学生感到家访是一次难得的师生沟通,是在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的对话,家访带上更多的人文关怀的特征。这种家访一定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永恒的艺术,而家访却是这门永恒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如能好好地运用它,必然会使我们的工作如虎添翼!
推荐外地家访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作为教育系统的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这两天我和搭班的的老师一起走访了我们班的12名学生。这十二名学生主要包括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
第一个去的是我们班毛a家,费劲周折才找到了他家。有一个很小的院子,一进房子,狭小,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只能坐床上。(即使这样的地方,也是租来的)家长很是诚惶诚恐,我赶紧说明了来意,并亲切的摸着毛小云的头,冯老师也关切的询问家庭情况,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方向,对学校和老师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家长逐渐的放松了,开始和我们自然的交流起来。家里三个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就都在家里歇着。一张陈旧的茶几上摆放着孩子的寒假作业,旁边放着一个还放着馒头的盘子,一看就知道茶几即是书桌,又是饭桌。此时,我的心头涌入千般感受,总是责备他作业那么不整洁,但却没有想到他就是在这个昏暗的房间里,用心的写着每一个字,努力的学习,愧疚的我不由得怜爱的把孩子拥入我的怀中.....
b家住的比较远,害怕家长不在,我提前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了。因为不认识路,家长便就出来迎接我们。边走边聊,在寒风中走了许久才到他家。没想到这个孩子每天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步行四十多分钟),真是辛苦啊!每次他迟到我就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从没有给我辩白过,真是惭愧啊!当坐到他简陋的家的时候,我表达出这个孩子上学很辛苦,没有想到,家长却说,这没有什么,像他们这样从内地很贫困地区来新疆的打工者,能上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他们因为在内地的偏远山区,别说上学了,就是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呢!他们虽然很年轻,b的妈妈今年才26岁,但是一天学也没有上,最大的收获是给b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严重超生啊!越是穷,越要生!)现在虽然比起其他同学家里的条件差些,但是孩子能上学就是家长最大的欣慰了。
走访的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内地来疆打工者,没有固定收入。很年轻,但是因为贫穷都没有上过学,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居住条件差,学习环境差,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为生存奔波根本无暇关心孩子学习。通过走访,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学校80%是外地来疆打工者,被外面的人称为打工子弟学校,而在我们班,打工者就占了70%。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成长。他们有着城市孩子所没有的淳朴,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力,自理能力强这些优秀的品质,但是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习惯等方面却不容易教育,因为父母忙碌和没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视野狭窄。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关键还是要有一颗爱心。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的爱的缺失,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多给这些孩子爱心。我想,即使是父母没有文化,即使家境贫寒,只要学校能给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这些孩子一样都会很优秀的!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末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家访工作。现将本次家访所得简述如下。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玩具,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外地家访心得体会及感悟 家访体会及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