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青年教师讲课心得体会如何写 青年教师做课心得(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数学青年教师讲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爱数学,从小就应该去培养,我小班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大叠大叠的加、减、乘、除的口算让我做,起初我很讨厌,因为,做口算是最枯燥乏味的一件事情。
但是,有一次我哥哥到我家之后,我的态度完全改变了,我哥哥向我挑战:“我们来比口算,怎么样?”当时,我心里很胆怯,我的胆怯似乎被哥哥看穿了,他说:“胆小鬼!”当时,我就很生气!一时之下说:“比就比!怕你了?”
我们两提起笔,只听见一声“开始!”,我们两的笔就像小鸡啄米,写个不停!时间过的飞快,一声“停止!”打断了我和哥哥的思维,我看了哥哥的口算本,哇!我竟然比他做得多整整一条!等爷爷批出来,我比他多做对整整十题!当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从那以后,我就天天练口算,后来,妈妈训练我口算能力的方法变了!她让我面壁,然后她读口算题目,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答案,渐渐的,我的口算能力就这样,一天一天提高了。
其实,对我在数学方面引想很大的,应该是小学里的一件事情。
记得,我那年两年级,因为,我扎实的口算功夫,所以很让数学老师陆老师看好,第一节课,我只要发言他就叫我,而且,就在那节课上,我解了一道很难的数奥题,解出那道题,并得到老师肯定的时候,我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在舞动。
后来的几年,陆老师就开始培训我数奥,因为陆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所以那时数学尖子都在我们班,我也在一个很好的数学氛围下,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如果,平时你看见有四五个女生男生凑在一起的话,那肯定是我们在讨论关于数学的问题,我们“会为一个新策略而讨论,会为一个新结论而争执。”但是,当得出新方法的那刻,我们每个人都沸腾了!
也是因为陆老师,我在学数学的时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教书的方法很特别,他会那你把每课重要的概念拿好一本专门的小本摘上去,我现在翻以前的书籍,还可以早到那本笔记本。
我要感叹的是,我很幸福,因为我碰到的都是些好的数学老师,他们上课生动活泼,课后耐心教同学不懂的题目。
br/>对于数学青年教师讲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 “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小球、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游戏要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的组长手中有3个小球和2个杯子,要求把所有小球全都放进杯子里。同学们看看老师猜的对不对。
请三位小组长上台来猜另外三小组同学小球是怎么放的。生讲师板书。
师小结:一定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个小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会知道呢?板书课题:鸽巢问题
二、探究原理:
1、动手摆一摆,感受原理。
(1)探究物体个数比抽屉多1的情况。
例1、现在要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会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大家摆一摆,边摆边记录。
全班分小组摆一摆。
各组长边摆边记录。教师板书,全班同学报数,一起记录。
联系小球放进杯子的游戏,引导学生讲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有2根小棒。
师: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
师:a、总有是什么意思?
师:b、“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至少’的意思是2根或2根以上。
师:如此往下想,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
10根木棒放进9个杯子里
100根木棒放进99个杯子里会有怎么样的结论?
要证明这个结论能想出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吗?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想出什么办法?谁来说说。
刚才这样分是怎样分?为什么要用平均分,才能证明这个结论?
(边摆边说。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板书(4÷3=1……1)
学生得出:只要小棒数量比杯子数量多1都有这样的结论。
2、探究商不是1的情况。
讨论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想知道结论吗?还要摆吗?
那8本书进3个抽屉里。
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又是怎样?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7÷3=2……1
8÷3=2……2
10÷3=3……1
板书:至少数=商 1。
小结:我们今天探究的原理就是数学中有名的鸽巢原理。
三、本课总结:
鸽子÷鸽巢 = 商…… 余数
至少数 = 商 1
四、用今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一做
2、玩扑克的游戏。
五、板书:略
对于数学青年教师讲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一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头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仅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之后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头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头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终,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 1711×2×17=374(立方厘米)
之后,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对于数学青年教师讲课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我精心的设计教学,从过程到语言,从教法到学法,我力求让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更完善,更科学!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两道复习题,一道小数加减法口算,一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目的一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二是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混合运算
数学青年教师讲课心得体会如何写 青年教师做课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