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几个教学环节论文
实施新课程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自主学习引入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差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有意识的去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喜悦,因此,应大力提倡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验、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立小组,责任到人
采取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必须分好学习小组,通常4—8人为宜,在分组时,要考虑多种因素,既要考虑学习的成绩,使每个小组成员做到好、中、差合理统筹搭配;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差异。总之分组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间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为各个小组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做出明确分工,如谁是小组长、发言人的顺序、谁与谁是帮扶关系等。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小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要能够掌握学习的进程,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随时对发言顺序、帮扶关系做出调整,以适应课堂的变化,所以要选择组织能力强、有威信、应变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对小组长我们一般采取小组成员推荐或自我推荐的途径选拔。
二、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合作交流是在一定的问题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要以系列问题为引导。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应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思维活动的需要,分解教材与参考书的知识,提出相应的系列问题,写出有实用价值的导学案。有了这样的以系列问题为基础的导学案,学生就能明确学习的目标。反之,没有问题,学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几个教学环节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