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音章节心得体会范文 现代汉语语音知识点整理(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现代汉语语音章节心得体会范文一
摘要:“猛料”是近年来生成的新词语。它的生成除了有语言内部因素的作用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也有明显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从新词语“猛料”的个案分析来看,社会文化因素对生成新词语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猛料;烹饪术语;饮食文化;民族思维
“猛料”是近年来在新闻媒体,特别是在报纸杂志、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新词语。它最初作为一个烹饪术语出现,指“强烈有力的烹饪辅料”;后引申为一个新闻术语,指“能引起强烈反响的新闻消息”。
北京语言大学李润生先生在《新闻术语“猛料”的意义及其变化》一文中,从语义学的角度论述了“猛料”这一新词语出现的语言内部因素的作用,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思考,这一新词语的产生与词义引申变化,还有语言外部因素——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
从最初语义看,“猛料”属于饮食文化的烹饪词汇。在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并伴随形成较高的烹饪技术和完备的五味调和理论及实践。如表示烹饪方法的术语,就多达烧、烤、煎、炙、爆、焙、炒、蒸、熘、炖、涮、腌等十多个。商周的《礼记o内则》就记载:“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韭;三牲用艾,和用毓,兽用梅。”发展到现在,中国烹饪采用的调味品多达五百多种,几大特色菜系:鲁菜、川菜、湘菜、粤菜等,用“料”调出的味是这些菜系独有的标志,用以命名这些调味料及其味道的词语极其丰富繁杂,“料”在饮食文化词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然。传统饮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和“料”有关的词汇。
萨丕尔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这种语义联系反映了新词语“猛料”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已有“作料”的基础上出现“猛料”,是现代人们对烹饪调料进一步认识和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如罗常培先生所说的:“语义发展史与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的发展分不开。”因此,是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孕育了新词语“猛料”的生成。
二、传统民族思维的构造
如果说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新词语“猛料”产生的土壤的话,那么民族传统思维是其产生和词义变化的种子。洪堡特说:“语言是精神的产物和思维的手段。”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下:一是作为烹饪术语时,“猛”与“料”两个语素相结合的思维;二是后来作为新闻术语时,从烹饪术语转变到新闻术语的引申转变的思维。
“猛”是现代汉语中有很强能产力的语素,基本义是强烈、有力,与“料”结合组成偏正关系修饰“料”,突出强调了烹饪作料的强烈有力的味道。这一语素组合,与我国注重烹饪和调味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分不开的,其思维就源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对作料的深刻认识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用味觉来体验和认识饮食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扩大到了观察和认知其他的许多领域,并形成传统的民族思维认知模式。
事实上的确如此,李波在《“吃垮”中国——中国饮食文化反思》中就说:“中国人是靠味觉在认知自己、认知同类、认知这个世界,也是通过味觉来表达这个世界。味觉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生理想,味觉就是一切。”虽然李先生言过其实,但也说明了中华民族用味觉思维来观察和认知的事实。这也可以用汉语语言作为佐证,在汉语词汇中,表味觉的这个“味”字大量修饰人生、人情、工作、文章等广大领域。如:人生百味、人情味、工作没味、文章有韵味等等。这些短语表明,“味觉思维”早已超出饮食范围而扩大到其他领域,是我国民族观察和认知人、自然等许多领域的思维方式之一。
那么,在这种传统民族思维的影响下,新词语“猛料”自然会从烹饪术语过度到新闻术语。
三、现代个性社会的催化
如果说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是新词语“猛料”产生和词义引申变化的土壤和种子的话,那么现代个性社会就是其生长的催化剂。
从新词语“猛料”的出现到现在不过五六年,相对于上文谈到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来说,它不应该出现这么晚;相对于“猛料”词义引申变化的时间来说,它又是这么快。这就说明还有另外一个影响新词语“猛料”形成和词义引申变化的因素:现代个性社会。
描写现代汉语语音章节心得体会范文二
现代汉语语法《虚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学习重点:副词、介词的判定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词,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一、导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实词,下面我提问两个问题:
1、实词包括哪几类?
2、指出划横线词语的词性:
(1)无边无际大海上飞翔一只海鸥。
(2)我他都来到北京,这里我们见到了万里长城。
(3)!什么时候见到他!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一些带圈的词,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另一类词-----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1、首先学习、探讨副词
这里有两组词
叮嘱开会喜欢(动词)
清楚认真坚固(形容词)
第一组是实词中的动词,第二组是实词中的形容词,如果在它们的前面加上修饰、限制的词就变成
再三叮嘱正在开会很喜欢
十分清楚一向认真相当坚固
请记住: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词就是副词。
基本结构应是:副词 动词(形容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
当然,还有个别的情况:
如
1、天冷得很
2、高兴极了
副词放在了形容词后面。
常见副词有许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类:
1、表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常常、从来、马上、终于、
2、表频率:再三、一向、屡次、也、还
3、表程度:更、挺、很、非常、十分、最、多么、太、相当、特别
4、表范围:全、都、只、统统、一共、仅仅、一律
5、表肯定、否定:不、没、未、不必、必定
6、表语气:几乎、简直、反正、也许、却、倒
7、表方式、情态:仍然、逐渐、纷纷、忽然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副词并指出所属类型:
1、我马上就来。
2、这里的.风景相当漂亮。
3、在比赛中甲方屡次失败。
4、大家统统举手赞成。
5、他今天不来了。
6、长城多么雄伟啊!
同学们再通过判断以下这些是否是副词而进入介词的学习。
1、他教室里学习。
2、飞机正飞上海。
3、这是一本鲁迅的书。
4、他我高。
5、苹果放在筐里。
6、他的努力,成绩提高很快。
学生们很容易判断出这些词不是副词,而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
这些带圈的词放在了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前,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原因、目的、比较等。
介词基本结构是:介词 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学生讨论得出)
常见介词:
表时间:从、自从、当、
表处所、方向:在、向、从、往、朝
表方式、方法、依据、:靠、以、用、趁着、通过
表对象、范围:对、跟、对于、关于、和、至于
表原因、目的:为、为了、因、由于
表排除、比较:除、除了;比
表施事、受事:被、给、让、叫、把、将等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介词并判断类型:
1、运动会将于明天举行。
2、学生在教室里学习。
3、汽车一直向东开。
4、由于天冷,他感冒了。
5、他比李明大五岁。
6、我把房间打扫了。,
7、杯子被打破了。
有个别介词有时还能作动词,要注意区别。
如:
请把着大门
请把门打开
注意:
观察句子中是否有其它动词,如果没有,就是动词,否则就是介词
跟踪练习:
他在家。
他在家做作业。
连
现代汉语语音章节心得体会范文 现代汉语语音知识点整理(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