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抗疫日志范文标题 防疫工作日志范文30篇(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2023年护士抗疫日志范文标题(精)一
“30床的患者突然失去呼吸,眼睛发直,赶快抢救!”半夜11点多,刘野上夜班刚进入病房,对讲机里就传来了急救呼叫。刘野急忙跑过去,查看心率还正常,就立即按压患者胸廓,并呼叫护士给患者紧急推了一组呼吸兴奋剂,经过较长时间的胸肺复苏,患者才逐步恢复自主呼吸,累得汗流浃背的刘野和护士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重症医学科,像这样的战斗随时都可能打响!”刘野说。
2月18日下午2点,刘野在做好防护后,刚进入污染区没多久,浑身就湿透了,感觉闷得慌。刚接班就发现两名上呼吸机的危重患者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刘野立即调整用药,加强镇静补液后,患者生命体征有了改善。这时,刚转进来两天的24床患者突发状况,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刘野立即把呼吸机工作模式调整到“加强”状态,让患者深呼吸,可患者生命体征只好转了一点,呼吸仍然困难。
“必须进行气管插管。”依据多年重症救治的经验,刘野立即作了决定。气管插管是重症救治中感染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由于患者意识清醒,伴随患者咳嗽咳痰喷出的大量气溶胶,会让整个病房出现更高的感染风险。刘野没有迟疑,取来喉镜,让护士更换有创呼吸机管路,准备好气球,同时安抚好患者,比较顺利地将管子插了进去,连接管路开始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步上升,口唇也开始恢复正常。
经过近两个小时抢救,刘野又一次赢得与死神的战斗,这也让他在思想上迅速成长,“战斗”结束走出污染区,他郑重写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要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2月20日,刘野值夜班,在他要交班前10多分钟,一名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心率飙升,血压下降,经过40多分钟抢救,病情才好转。这一天,他在夜班连续抢救了3名患者,交接班时已是筋疲力尽,乘公交车返回宾馆时,靠着车窗他就“眯着了”。
2月26日11点多,刘野接班,逐个病房查看患者。25床的患者是一位老大娘,闭着眼睛躺着一动不动,看起来心情不好。刘野站在床头问她有哪里不舒服。过了几秒,老大娘才睁开眼睛看着他说,“为什么你们医生交班在我这儿都待不了多一会儿就走了?是不是我的病太重了?”刘野笑了,对她说:“医生来您这里时候少,说明您病情比较轻!”
刚刚安慰完这位患者,对讲机里又传来了“抢救”的呼叫声,刘野又一次投入救治的战斗中。
2023年护士抗疫日志范文标题(精)二
中国人能够多团结呢?于灾难之中可见一斑。疫情爆发之初,武汉慌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那时候,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确诊人数每一天都在飞增。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害怕么?
是的,他们也害怕。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送来了自己,送来了物资,更送来了信心和力量。医生和病患,共同战“疫”50多天,早已成了生死之交,离别时刻,怎能不哭。
有位60多岁的大爷,感染了新冠肺炎,因为年纪大了,基础病多,一直很害怕。经过25天治疗后才挺过“鬼门关”。
住院期间,他一直听到的,是医生细心的叮嘱、护士温柔的安慰。看着那一双双比星星还要明亮的眼睛,就让人充满力量,但却始终不知道口罩后面是怎样的人。
临到出院的时候,大爷向自己的主治医生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摘下口罩,让我看看你的真实模样,永远记在心里。”
医生退后一步,解下了口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让大爷仔细看了好几分钟,自己也忍不住湿了眼眶。
27岁的胡女士,在3月6号被确诊患上新冠肺
护士抗疫日志范文标题 防疫工作日志范文30篇(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