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力心得体会和方法 感受信仰的力量 心得(七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信仰力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上午好!
“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过读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力量的源泉,更是激发斗志坚定信仰的灯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总队人事教育处,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与信仰对话,与青春同行》。
最近,我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所写的《苦难辉煌》,这是不仅是一本页码很厚的书,更是一部思想厚重的书。它生动、详细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苦卓越的斗争历程,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正是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方才成就了我们和平的今天。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也无法想象徒步二万五千里,翻过皑皑雪山,趟过滔滔急流,走过茫茫草地……是何等的艰险!但我却深刻地感受到红军将士们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如果没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没有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装备低劣、缺衣少食的红军将士,怎么能够战胜凶顽的反动军队,怎么能够征服险恶的自然环境,怎么能够从人们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中拼杀和奋斗出来?
信仰,只有坚定信仰的力量,才能让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苦难辉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共产党人从来不缺乏信仰,他们在战争年代的牺牲、在建设时期的奉献、在平淡工作的坚守,都是对信仰的真实写照。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创举,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他们的工作地点永远是在电脑桌前,谈论最多的是数字表格。他们用数字抒发情感,用表格赞美人生,在枯燥的数海中成就事业,在单调的工作中追求梦想!这,就是平凡而又自豪的tj调查人。很多人在tj系统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但也坚守了一辈子,因为他们知道,必须要以求实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真实、及时、准确的数据字记录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得与失,记载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与变化,为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这,是信仰铸就的调查人本色。
4年前的夏天,我进入广东调查总队,成为这群人中的一名人事工作者。当举起右手面对鲜艳的党旗进行公务员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就是我不变的信念。人事教育处的工作,繁琐繁杂又重要,领导教导我们“人事工作无小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晚上下班后处室灯火通明中,我看到了什么是敬业;从一份份加班盒饭中,我体会到什么是廉洁;从领导修改的每一个字句和标点中,我学会什么叫严谨;从同事每一句关心的话语和指点中,我感受到什么是温暖。那周密严格的人员招录及考察方案和纪律,昭示着公道正派的风范;那精心设计的每一次干部培训,凝聚着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智慧,那齐心协力完成的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团结拼搏的力量;那对生病或有困难的干部关注的目光和及时的行动,彰显着干部之家以人为本的情怀。
这种力量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拖着疲惫的身体踏着浓浓夜色走出办公大楼,也记不清多少个周末,奔波在出差的途中。每年公务员招录时期,接听咨询电话、审核报名资料、考察政审等等工作,都让我们说哑了嗓子、熬肿了双眼、跑酸了双腿。我也曾因工作的忙累而日渐憔悴感到委屈,也曾为有付出而没有回报感到辛酸,但当我学习着努力将这些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做得高效而富有条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的时候,我感到自己进步、成长了。有人说,人事处是核心部门,其实,人事干部就是一滴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图名也不谋利,甘为他人做嫁衣!
“既然选择了你,我就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你,我就默默奉献”。在这里,我不仅仅是一名会唱歌的人,更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今日喜看队伍壮,调查风采更飞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政府tj机构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我将代表总队去北京参加全国的文艺汇演,要在全系统中唱响tj人的《情怀》,要为执着奋斗在tj调查事业中可爱的同行们献上最深情的赞歌!
最后,请允许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样东西,这个,是万年青的茎,这是叶。我们青年人就是这茎,就是这叶,加起来,就是敬业,兢兢业业。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正是来自于根的支撑。而总队,就是我们的根。让我们一起扎根总队,唱响奉献创新的旋律,一起祝福总队,祝福调查事业,根深叶茂,精彩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信仰力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最近系里一直在开展有关党的相关活动,其中一项就是组织大家学习和讨论《信仰的力量》这本书,大家也是非常积极响应的。上半年曾在网上看到过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讲师、史学博士唐富满的一篇关于信仰的文章,我从中受益良多,体会至深。在文章中,他曾提到“信仰对社会与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整合与控制的思想文化武器。
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危机是一个可经验到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手段与形式的落后、市场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宰制以及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导致了社会信仰的危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信仰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它对消解社会信仰危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信仰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它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群体和生活于该社群文化条件下的个体,基于一种共同价值目标之基础上,所共同分享或选择的价值理想或价值承诺。”①信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信仰对理想目的的确信性。确信性是信仰形成的前提与基础;二是信仰对意志承诺的坚定性和持久性。
偶然的或某一特定情形下的理想化确信不是信仰,只有当这种确信成为某一社群或个体所坚定认同并承诺的长期稳定的价值目标时,才能称为信仰;三是信仰的执著唯一性或排他性
。信仰的唯一性或排他性是信仰不同于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信仰不可能是多元的或是可以随时改变的。xx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对促进公民思想道德意识建设,形成正确的价值信仰观,防范信仰领域的危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当今这样的社会之下,信仰的力量变得非常的薄弱,这应是我们社会中急需引起重视的方面。信仰的力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领域,它受一定社会基本制度所制约,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整体。现在的社会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道德伦理的丧失,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过分的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环境的破坏,各种文化冲突导致社会动乱。
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社会残余的封建主义思想仍然存在,又面临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道德的侵蚀。我们应该能很深地体会到信仰对我们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影响。
加强思想上的教育,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学生党员更应肩负起这份责任和义务,树立远大的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多做实事,做好自己完善个人,影响他人。
推荐信仰力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一)充分肯定阶级、政党和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巨大促进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充分肯定阶级、政党、阶层、团体乃至个人对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政治家,作为阶级、政党、国家的代表,在一定历史时期往往就是一面旗帜,国家的盛衰安危,社会的发展停滞,人民的安居危困,大都与其紧密关联。马克思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公元前2世纪,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奠定了基石。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后,因宗教分裂而陷入国内长期混乱的状态,从1558年到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像一只张着翅膀的母鸡一样把整个英国庇护在自己坚强的羽翼之下”,成功实现了英格兰的统一,打败了“无敌舰队”西班牙,开拓了北美殖民地,英国的文艺复兴在她统治期间也达到了顶峰,诞生了莎士比亚、培根等文坛巨匠。为了英国的强大和繁荣,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开创了英国的黄金时代,被誉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再比如德国,近代以来一直到19世纪中叶,政治上的分裂和经济上的落后,是德意志历史的两大特点。当时,德意志地区割据分裂,有大大小小360多个独立邦国、4万个世俗领地和4万个教会领地。1862至1890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纵横捭阖,先是发动普丹战争打败丹麦,然后发动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接着发动普法战争打败法国,辅佐德皇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登基,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结束了德国分裂,复兴德意志民族。俾斯麦被称为“德国建筑师”。1896年6月,李鸿章在拜访俾斯麦时问道:我们如何做才能在中国进行改革,走向强盛?俾斯麦回答:最重要的是,如果最高领导层有改革的魄力,就能干成很多事情;如果缺少魄力,则一事无成。再比如俄罗斯的彼得一世,后来被称为彼得大帝,1682年至1725年俄罗斯帝国皇帝。他1679年化名秘密出国一年多,在荷兰、英国等国学习考察,回国后立志改革,并不断向外扩张,为俄国从封建农奴制向近代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不顾一切的彼得大帝。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核心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核心地位,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任务和自身建设规律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产生的时候是非常弱小的,面对资产阶级专政,面对强大的资产阶级甚至封建阶级的国家机器,要想进行艰难而又顽强的斗争,就必须有一个核心的团队。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讲民主,一方面讲权威。恩格斯有著名的《论权威》,并且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充分论证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他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他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无产阶级在实现伟大艰巨的历史使命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需要一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的比较稳定的领导集体,需要培养和造就自己的、同资产阶级政治家比起来毫不逊色的无产阶级政治家。
(三)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共产主义由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幽灵”,到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有力思想武器,到指导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斗争、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坚强领袖的领导下完成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无一不是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出了问题所致。就我们党来说,党成立初期,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事业跌宕起伏、屡经挫折。遵义会议确立了代表正确路线的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从此,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继而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而焕然一新。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正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制定并实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事关中国百年大计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5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国际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第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拥有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革命和建设“绝对必要的”。没有伟大的革命运动,固然不可能产生伟大的革命领袖;没有长期实践中造就出的一流的领导集体,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也是难以想象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有一句名言:“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判断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中央领导集体必须有一个核心,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第一小提琴手”,毛泽东说的“班长”。毛泽东同志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
信仰力心得体会和方法 感受信仰的力量 心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