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感想 上思想道德课的心得体会(八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初中道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政史教研组每个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年级的具体情况,依据校本研修专题,认真学习校本研修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实施。
2、将研修的内容分解到9、10、11、12四个月中。学期总时间要求为30学时,其中校本研修15学时(自主学习8学时、同伴互助5学时、专业引领2学时),听课5学时、评课讨论10课时。
3、根据本校研修主题及计划,开展有效的研修活动。每人每月围绕研修主题撰写一篇文章(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论文均可)。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听课、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评课、研讨;做好过程性记录,听谁的课课后有反思在会议中交流,说明教学设计,上课紧紧围绕转变学习方式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4、每月教研组研讨推选出一篇优秀文章(附课后教学反思和教研组长点评)或教学课件、试题等,以电子稿形式于每月30日前上传县教研室。
研修目标: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结合课例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矫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验收材料:听课记录、教学设计、教研组研讨记录、教学反思、个人总结等。
参考资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校本研修参考资料”、“优秀教案”等栏目、学科刊物---《思想政治课教学》。
推荐初中道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和大家说说防踩踏的那些事。
20xx年9月26日下午2:00,云南昆明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已致6人死亡,多人受伤。
20xx 年12月11日晚上8时,河北省成安县商城镇中学下晚自习后,大批学生从教室中拥出。不知哪名学生恶作剧地喊了一声“地震了”,顿时使得原本就很拥挤的楼梯乱作一团,结果造成楼梯的护栏严重变形,有16名学生被挤得摔了下来。后面的学生继续往前挤,使摔在地上的学生遭到严重的踩压,最终5人死亡,11人受重伤。
20xx年12月16日中午12点左右重庆市合川区龙市中学初中部3000多名学生,参加完歌咏比赛后返回教室时,由于跑得快的学生急着下楼吃饭,而还没上楼的学生又急着回教室放凳子,下楼的学生和上楼的学生在一楼楼梯口相遇发生拥挤,造成25人受伤。
20xx年最后一晚23点35分,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20xx年1月2日上午11点,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目前,仍有31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13人(个别伤员仍然危重)。
拥挤是一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因为某种突发的原因,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内引起的情绪亢奋、行动过激、人群大量聚集的失控现象。拥挤是突发事件,同学们难免遇到,当我们遇到拥挤情形时应该保持冷静,沉着应对,谨防因为突发的拥挤致使人身伤害发生。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险的,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向前先进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
校园中容易发生拥挤踩踏的危险地方或区域?像过道、楼梯转弯处、门口、食堂、厕所等。
“预防胜于补救”,如何预防?教育、督促学生在楼梯间行进中做到“三要”:一要靠右行走,二要缓慢行走,三要互相礼让;“十不”:一不抢先,二不奔跑,三不拥挤,四不推撞,五不嬉笑打闹,六不聊天,七不弯腰捡拾物品,八不停下系鞋带,九不停留等人,十不逆向行走。
十条建议:
1.在校园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时不拥挤、不起哄、 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同学们,在地震突然来临时,四川桑枣中学的2200 名学生只花了1分36秒,就全部逃出了教学楼。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得益于他们平时养成了绝对服从规则、遵守秩序的好习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有素质、有教养的人。但千万别以为成绩好就是素质高的表现。真正的素质就是在没有任何外在监控、约束时也能体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其中就包括守秩序讲规则的素质。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校园是社会的“始发站”,如果学生在校园里不能遵守秩序,那将来走向社会也不会成为自觉遵守宪法和公德的好公民。请同学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从每天上下楼道做起,做一个有素质、讲文明的学生,让校园里踩踏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
推荐初中道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道德与法制课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反思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预习,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预习是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点是什么,疑难有哪些,问题在哪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进入课堂学习
首先,教师必须在讲授新课前,预留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统一进行预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指出这节课的页码和段落。
最后,预习将就的是指导方法,先给学生指出这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书中要求的问题浏览通读全文,梳理点出问题的答案,勾画重点,并将问题与答案做读书笔记。
二、紧扣课标,展示课堂教学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第一、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第二、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第三、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四、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第五、用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七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以及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都给学生留五分钟,让他们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下节课的时候再给予复习巩固。
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教师也可以让背诵形式变的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名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只有以新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感想 上思想道德课的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