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选配的心得体会范本 人才选配之道读后感(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人才的选配的心得体会范本一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为甲方代理招聘工作人员事宜达成合同如下:
1.甲方希望招聘的岗位和要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合同签署时,甲方须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人民币_____________元,以抵销乙方发生的各种行政费用,本款收取后不予退还。
3.乙方根据甲方的要求,利用本身的各种资源,尽快为甲方寻找最合适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必要的面试和其它形式的考核,以及对人才背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人才的保用期为_______个月,即在乙方推荐的人才到甲方工作的_______个月时间内,若甲方认为该人才不能胜任工作,或该人才辞职或离职,乙方可免费一次性再为甲方推荐一名人才。
5.乙方应协调甲方和乙方所推荐人才之间的各种关系,提供必要的协助。
6.甲方应与乙方所推荐的人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含试用期合同),遵守《劳动法》及其它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若乙方推荐人才在保用期内辞职或离职,原因在于甲方未能实施国家有关劳动法律和政策,则乙方可不履行本合同第4条关于保用期的规定。
7.本合同一式两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人才的选配的心得体会范本二
2020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一)实施“乡村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惠民生。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实施“乡村社会保障提升行动”增福祉。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00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激活力。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四)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促稳定。
强力推进农民工根治欠薪工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500余份,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5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0份;下达问询通知书6份,为720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95.6万元;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74亿元。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公平公正调裁,截止目前,受理各类劳动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业、事业单位41家、劳动者61人,涉及金额224.25余万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组织工作专班远赴云南、福建等地,切实维护因工伤亡贫困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抚恤金、赔偿费等282余万元。
描写人才的选配的心得体会范本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组织部关于全县201x年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以下人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大重要精神为指导,以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工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及全面完成林业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要求
牢牢抓住黄蓝两大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以及全县林业重点生态产业工程建设,以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着力点,推进人才管理制度化、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培养多元化进程,促进全县林业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稳步实现人才整体素质提升、优秀人才辈出、人才环境优化的总体目标,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抓好学习教育,加强林业人才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去拓展,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上见成效,从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做到理论上明白、方向上正确、政治上坚定;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才队伍建设,立足林业工作实际,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科学的态度来指导创建和谐林业的实践理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想问题、办事情,不断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切实解决思想问题。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既坚持教育人才、引导人才、鼓舞人才、鞭策人才,又做到尊重人才、理解人才、关心人才、帮助人才,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以开展三大主题活动为重点,加强林业人才队伍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三大主题活动,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作风纪律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把林业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确保人才队伍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机关人员纪律作风教育,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林业形象;二是以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为重点,加强林业行业行风建设,进一步增强林业人才队伍的职业道德,规范服务秩序;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依法执政为准则,进一步端正行业风气,树立公仆意识,增强职业道德观念,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搞好专业学习培训,加强林业人才队伍的业务建设。突出理论武装头脑,抓好人才队伍履职所需的各种知识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一是抓好知识更新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围绕我县各项中心工作任务,进一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履职能力、创新能力和推进工作的能力。二是抓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林业人才队伍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细化各项规章制度,用规章来管理人才,用制度来规范人才,用标准来要求人才,用党性来约束人才,使人才队伍稳步发展;二是强化目标管理。落实人才队伍的目标考核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条理化,为人才队伍创造在其位、尽其职、穷其智、倾其力的培育环境,形成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要求、人人有工作、人人出成绩的良好格局。
(五)围绕中心工作锻炼人才队伍。贯彻“--”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三网”绿化、林权制度改革、林木病虫害防治、林业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人才队伍的主战场,教育引导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思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
人才的选配的心得体会范本 人才选配之道读后感(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