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听后感心得体会(7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听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加深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了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二、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发展的历程
还记得李明教授以幽默地方式给我们讲解的党的发展历程,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毛泽东思想,以及它的发展和完善,还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党的知道思想的演变和完善等。李明教授的幽默掩盖了理论学习的烦躁。我们听的同时还不时发出笑声。通过对党的历程的了解,我看到了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在党的领导下的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社会将不断繁荣。我相信中国共产党,因为它是以先进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动准则。这样的党才是人民需要的政党。
三、端正了入党动机
这是入党时首先要考虑的,为什么选择入党决定了你入党后将怎么做。只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符合党的要求。首先: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毫不动摇。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党员的行动准则。最后: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作用的觉悟。党员较之于普通群众,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时时事事处处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自己言行,站在群众前带领群众积极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强党性修养
党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党性决定了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本质特征是它的阶级性。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加强党性修养。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
二、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四、牢固树立党的宗旨;
五、培养良好作风;
六、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七、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关于听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鼎湖山听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内容: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课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文可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积累语言,明白游记散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而《鼎湖山听泉》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此教学本文时把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为教学的难点。特拟定以下目标: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鼎湖山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为鼎湖山风景区写广告词。
教学重点:感悟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
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本课语言生动易懂,学生可以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法、辩论法、诵读法、幻灯片展示法、讲授法等。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一)比较激趣,自然导入
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也从“听”字入手。
组织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提问:这首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写的?从诗题上哪个字就知道?(视觉—— “望”)
明确:通常写景以目赏为主,听觉的心处于次要的地位,然而谢大光在赏泉时却来个颠倒,主要从听觉来写,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多姿。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鼎湖山,一起去聆听鼎湖山美妙的泉声吧。
(二)自读思考,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
1、初读课文,通过自由放声读,让学生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标出文中四次听泉的有关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段泉声特点产生联想
第一次近黄昏、过了寒翠桥
第二次进山后
第三次补山亭
第四次入夜、寺旁客房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后,进行圈点勾画。
3、交流填表,评价朗读。(重点朗读前三次)
(本环节以“听”字为抓手,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三)品味精彩段落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听泉,有详有略,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四次听泉,请同学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第8节,要求: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2、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泉声的?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①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3、将“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改为“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如提琴般柔曼者。”仿照上句改写后面的三个句子。说说作者为何先写喻体后写本体。
4、作者从听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组织学生读后先在书上做批注,后小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由四次听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读,让学生品味时教师可以给出例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修辞、结构等不同角度来赏析写泉声的语句的精妙之处,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四)创意朗诵:
1.这么美妙的泉声,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鸣,请以小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来朗读第8节,朗读时可以进行创新,形式由各小组自己设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设计最新颖。
2.组织教学:朗读准备:四人小小组自行设计。
请二到三个小小组朗读其他同学评点(评点依据:设计是否科学、新颖,朗读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齐读。
4.学生背诵比赛。
(单元目标就是“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如何开展“吟哦讽诵”,要有具体的步骤,其实从整体感知时的自由朗读,到研读精彩片段时的大声朗读,到品味时的品读,吟哦讽诵是一以贯之的,在此基础上再来个“花样朗诵”,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媒体出示课文句子改写成的诗(伴古筝曲《高尚流水》),引导学生朗读。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
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
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
听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听后感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