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绘画比赛心得体会及收获 抗击疫情绘画比赛总结(三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抗疫绘画比赛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4月30日下午,市交通运输局团工委组织开展“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团日活动,市直交通系统优秀团员、青年代表40余人参加。
活动共分四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传精神·悟初心·重温入团誓词”中,交通团员青年重温了中国共青团的光辉历史,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并分享了心得体会。
运管局团支部书记韦莎莎分享《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感悟。
运管局团支部书记韦莎莎说,“作为交通系统一员的我们,应该从五四精神中充分汲取养分,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就应该追寻实现梦想的自我价值,全力拉近与梦想的距离”。
随后,交通团员一起重温入团誓词,激发了光荣感、使命感,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在第二个环节“学讲话·记使命·青年读书会”中,交通团员青年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考察视频和省委书记车俊在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视频,团员青年代表分享了学习体会,明确了使命担当。
公路局团员方圆分享了《凝聚青春力量书写大国青年担当》的感悟,她说,“‘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勇担重任,共同振兴国家,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春乐章。”
市交通质监站慕建刚安全监督科副科长以《着力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当好先行》为题,分享了自己对交通建设的思考与体会,“从当前面临的情形看,可谓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下阶段,我们交通质监青年将紧紧围绕交通强省建设的总要求,坚持“三人”理念,当好品质创建“五者”,努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在第三个环节“绽青春·话担当·战疫分享会”中,市运输管理局的扬帆、市港航管理局的吴星、市公路管理局的史文杰,这三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青年代表讲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抗疫故事,让团员青年们感受到了交通青年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和担当。
在第四个环节“讲优势·强自信·书记上团课”中,局团工委书记成豪以《透过战“疫”烽烟的思考》为题,为团员青年上了一堂精彩团课,带领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抗疫成就,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活动的最后,局政治处主任罗新桂、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沈立峰和团员青年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沈书记勉励大家要深入思考“价值”、“专注”与“成长”三个关键词,珍惜青春、不负韶华。罗新桂主任希望大家找准在改革大潮中的定位,做到心中有光、眼里有爱、脚下有远方。
关于抗疫绘画比赛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有这样一群不惧不退的“勇士”,他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用他们的“分毫不差”记录精确影像,用他们的“火眼金睛”洞察异常信息,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生提供重要诊断依据,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坚实力量。
他们是抗疫前线的“侦察兵”,是永不退缩的“影像人”,他们就是某某区中心医院放射科团队。
为防疫站岗,为健康护航
疫情当前,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接诊,这就意味着,放射科的工作人员也要24小时在岗。
1月23日,除夕前夜,放射科主任某某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关于动员科室人员春节期间回院值班的“号召令”,一时群里“热闹”起来,“响应号召”
“随时待命”“即刻回津”……科室所有轮休的医务人员都纷纷响应、积极请战。
“收到,明天回某某和老唐在科室过大年三十,我爸妈说该我的责任就该我上。”微信群里的这条回复信息格外醒目,“回复者”石娇阳也在农历大年三十这天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张莹、彭燕从年前一直坚持上班至今,秦石泽主动退掉了回新疆的机票,其他轮休人员也主动取消了休假和外出计划……面对疫情,他们都纷纷奔向了一个共同的战场——疫情防控第一线,只因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己所能,全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此外,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尽量避免病人和医务人员交叉感染,放射科为发热病人开辟了专用通道和ct检查室,规范检查及报告流程,严格执行全面消杀工作,按要求完成全员防护知识培训考核;并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利用废旧胶片制作了简易的防护面罩;同时,根据前一天工作量适时调整上班员工人数,节约防护用品,避免长时上班而减低免疫力,避免减员,以利持续作战。
与时间竞速,与疫情赛跑
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影像改变是重要的诊断标准之一。疫情发生以来,放射科平均每天都要为约25名发热病人做检查,最多的一天达到近40人。
为确保发热病人尽快拿到最精准的报告,放射科全体医务人员严阵以待、争分夺秒,相互配合、无缝连接,力争用最专业的态度和最敬业的精神,为抗击疫情注入“影像人”的力量。
检查登记处,工勤人员麻利地将病人信息扫描进系统,耐心回复病人咨询的同时,还要兼顾报告打印;ct检查室,放射技师全副武装,帮助病人摆正体位,调整呼吸;影像诊断室,诊断医师认真严谨,精细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虽然直接接触病人存在感染风险,加上防护用品紧缺和病人情况不明——普通病人也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病人,但我们技术组没有一个人退缩,我觉得技师们都很棒!”技术组组长张秀富说,为了节约防护用品,技师们在工作前都会少喝水、少吃东西,还时常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由于长时间戴口罩工作,许多技师耳根后都勒出了深深的红痕。
面对每天大量的影像图片,诊断医师们戏谑地说道:“一天班下来,基本上是屁股定在了椅子上。”长时间久坐,尽管大伙儿腰酸了、腿麻了、眼睛涩了,但仍然坚守岗位、努力奋战、毫不松懈,确保在30分钟以内为发热病人出具诊断报告,一旦发现可疑影像,及时通知临床医师。
对于这样一个需要24小时待命的特殊岗位,这群担负着前哨侦察兵重任的“影像人”,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高度的警惕,坚定有力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为抗击疫情筑起了坚实屏障。面对仍在肆虐的疫情,他们说“疫情不止,我们不休。”
关于抗疫绘画比赛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疫情肆虐,英雄出征。
从临危受命到整装待发,仅有短短4个小时,陆军军医大学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宋彩萍来不及吃一口摆上桌的年夜饭。
30年军旅生涯,她先后6次参加海上、高原卫勤任务,4次参加国际医疗救助活动。在这场硬仗中,她时时刻刻“跟死神掰手腕”,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在广东省组建支援医疗队之前,几个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兵’就写了‘请战书’交给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主任郭亚兵说,“这种时刻,我就是‘战士’,冲锋在前责无旁贷。”
危险面前,郭亚兵总是冲在第一个,病房里的第一个班,第一个进隔离病房,第一个带头处理院感隐患……
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出征,一张张脸被磨破的照片,一个个抢救生命的场景。
英雄,总能在危难时刻“以身许国、精忠报国”。
危险重重,行动造就英雄,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来自全国各地的330多支医疗队、4.1万多名医护人员正在荆楚大地,顽强拼搏,展现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英雄。
一批批公安干警,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一批批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报道疫情最新动态,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一批批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苦,在同舟共济中爱心交融传递温暖。
病毒无情,英雄无畏。
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了51岁。
两个小时内将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499名其他疾病患者的转移工作,整体改造建好300张隔离床位……过去一个月,跟病毒作战,一直持续到他生命最后一刻。
为有牺牲多壮志!
贵州省江口县纪检监察干部杨荣连续奋战23天牺牲在抗疫一线;蓝天救援队江苏机动队队长许鹏在向武汉运送防疫物资途中发生车祸身亡;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三级警长郑勇在疫情防控一线突发疾病去世;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高潮村党总支书记宋青山给村民配送代购生活物资时遭遇车祸不幸殉职……直到生命结束之时,他们也从未惧退半步。
他们以身筑墙,以身报国,守护着更多人的幸福和团圆。
抗疫绘画比赛心得体会及收获 抗击疫情绘画比赛总结(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