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范本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及例句(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范本一
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4、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四种。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 后置定语 者或中心词 之 后置定语 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文言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
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
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总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有关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范本二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 “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 ”(《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有关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范本三
加油站常见客户疑问及解释
(2012版)
前言
近年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油品数质量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时常会对加油站提出各种疑问。为帮助加油站员工正确解释这些疑问,消除消费者对加油站的一些误解,安全数质量部、零售管理部联合制定本手册,仅供加油站员工学习参考使用。
目录
1. 为什么同标号油品颜色会有不同?
„„„„ 01 2. 天气原因会引起油品颜色改变吗?
„„„„ 01 3. 由于油品密度的不同,会使得油品有不同的颜色吗?
„„„„ 01 4. 油品不在一个油库存放和存放的时间长短会产生油品颜色的不同吗?
„„„„ 02 5. 为什么加注完油品后车辆有时会出现无法启动的现象?
„„„„ 03 6. 为什么低温天气时,0号柴油易析蜡堵塞油路?
7. 为什么加了-10#柴油,车辆仍然有冻住的现象发生? 8. 加油站油气回收,回收的是我们顾客的油吗? 9. 不同批次加油油品的气味为什么会不一样?
10.车辆在加油启动后出现明显异常抖动,和所加的油品质量有关吗?
11.为什么加油机显示加注油品的数量大于车子油箱实际容量?
12.加油数量超过车辆说明书油箱的核定容量,是怎么回事?
13.我上次加的油感觉比平时的不经开,什么原因啊?
14.你这里加油我就是跑得比别人少?
15.顾客行驶同样路程,但加油金额不同,什么原因?
16.我在别的加油站加280元就满了,你这个站要加300元,怎么回事啊?17.为什么我今天加的油没有到指定的刻度上?
18.我的油箱是65升,平时我也是红线一到就加,这次加这么多,是你
们的油枪不准吧?
19.加油金额在100元以内,汽车油表无反应,什么原因?
20.加了100元,油表怎么没动,是不是给我少加油了?
21.我油箱里怎么会有水,是不是你们油里面的?
22.为什么早上加油比中午加油分量足?
23.怎么老是感觉慢枪加油比快枪加油加的多?
24.加油枪出油快慢会不会对加油的数量产生影响?
25.定额后油枪慢档和快档加油,所加的油量会不会有差异?
26.加油时怎么刚开始很慢啊,是员工说的油气检漏吗?是不是光走表不
出油啊?
27.加油机刚启动加油时出油慢,是否会少加油?
28.油枪加满油后自动跳枪,加油的数量会不会少?
29.加油时怎么老跳枪,是不是油枪坏了,少给加油了?
30.当天气炎热时,由于油气很足,油枪频繁自封,顾客怀疑加油站克扣
数量,该如果向顾客解释?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9 „„„„ 10 „„„„ 10 „„„„ 10 „„„„ 11 „„„„ 12 „„„„ 12
„„„„ 12 „„„„ 12 „„„„ 13 „„„„ 14 „„„„ 15 „„„„ 15 „„„„ 15 „„„„ 16
„„„„ 16 „„„„ 17 „„„„ 17 „„„„ 17
1. 为什么同标号油品颜色会有不同?
2. 天气原因会引起油品颜色改变吗?
3. 由于油品密度的不同,会使得油品有不同的颜色吗?
解释:同标号油品颜色的差异和汽油原油的来源地及炼厂的加工工艺不同有关。因为我国使用的汽油原料,有的来自东欧,有的来自非洲或中东,所以原油炼制之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的汽油呈现白色有的汽油会带一点黄色;炼厂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也会使得汽油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另外,国家标准对汽油的颜色没有要求,所以汽油颜色的差异与油品本身质量优劣无关。
一般情况下,气温高低不同、油品密度差异,对油品颜色的差异会有轻微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4. 油品不在一个油库存放和存放的时间长短会产生油品颜色的不同吗?
解释:原油产地的不同以及炼厂加工工艺的不同是造成不同批次同种油品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油品会随着储存时间的长短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从而使得油品颜色会有逐渐加深的现象。汽油颜色与油品本身质量优劣无关。
5. 为什么加注完油品后车辆有时会出现无法启动的现象? 解释:车辆无法启动的原因有很多,如车辆电瓶是否亏电、电路是否正常、油泵工作是否正常、车辆点火系统是否正常等等,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客户将车辆送到4s店等专业维修机构进行检修,找出车辆故障的原因。如果客户固执地认为车辆无法启动的原因是加油站所加油品的质量问题造成的,也可以耐心向对方说明,车辆来油站加油前,车辆的油箱以及油路中必然会带有原有的余油,那么车辆在加注油品后启动时应该仍然使用的是车辆原有的余油。所以车辆出现无法启动的现象和加油站所加的油品没有必然联系,加油站不是专业车辆维修机构,还是建议客户将车辆送到专业的车辆维修机构检修,查明故障原因。6. 为什么低温天气时,0号柴油易析蜡堵塞油路?
解释: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0号柴油低于或等于0℃时可能出现固态情况,国家标准原文:0号柴油适合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10号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地区使用。所以当气温降低到4℃以下时,可能会出现因0号柴油析蜡从而堵塞油路的情况。
7. 为什么加了-10#柴油,车辆仍然有冻住的现象发生?
解释: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10号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地区使用。所以当最低气温低于-5℃时,-10号柴油有可能会析蜡产生浑浊,按国家标准规定,此时应使用-20号柴油。另外,天气预报温度和实际气温会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山区、市郊空旷通风场地等的实际温度往往低于预报的最低温度。还有,柴油的实际使用性能与车辆的供油管路
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范本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及例句(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