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基础性作业心得体会实用 高质量作业管理心得体会(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高质量基础性作业心得体会实用一
率先跨越“拐点”,是“走在前列”的硬指标。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然意味着要率先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具体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但支撑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在减弱。推进高质量发展,已不具备高速增长期的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增长模式与路径,必须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把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与路径转到高质量轨道。因此,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研判当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态势,把准方位、精准施策,更好谋划经济向高质量转轨的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实现中央对“走在前列”的要求。
一是质量水平的提升。其中,要素质量的提升,表现为资本、劳动、技术等领域的高级要素和创新要素供给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需求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居民消费力的增长、消费品质的提升;供给质量的提升,表现为产业、产品、服务供给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体制机制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二是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均衡高效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开放结构,在微观结构上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三是时间能量的消耗。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不是一个可精确计量的特定时间点,而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时间区间。
对于而言,高质量发展“拐点”具有特殊内涵,融“拐点”共性与个性于一体。这意味着,跨越“拐点”既要遵循高质量发展的一般演进规律,也要紧扣实际情况,体现区域特质。因此,判断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
一要从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规律出发对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以评估;
二要体现特色,结合的区域特质、特色定位加以评估;
三要树立时间区间理念,既要寻找由特定物理峰值构成的具体拐点,也要通过综合判断,得到标识“拐点”的合理时间区间。
基于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研判:跨进高品质消费、高质量生活阶段的门槛。正如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所指出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遵循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过程。但各经济体面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向高级形态的演进既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前进、波动、停滞、倒退、飞跃等多种形态。
恩格尔系数是判断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城镇、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分别从1978年的51.1%、62.2%下降到2013年的34.7%和36.3%。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恩格尔系数低于这一指标。根据统计,201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6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26.5%。如果仅从恩格尔系数指标判断,已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但考虑到住房、教育、医疗等生产性消费上涨与居民收入存在不相适应性,导致恩格尔系数偏低。加之地区和不同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较大,尚不能得出已进入富裕阶段的判断。
近年来,消费力增长强劲,平均增长显著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伴随内需扩张的则是消费层次的迭代升级,形成倒逼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强大动力,这正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6年,城乡居民拥有汽车比例已超过1/3,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耐用品已经成为家庭“标配”。此外,移动手机、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也基本普及,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组合音响等享受型消费也达到一定比例。这表明,正在进入以耐用品消费为主的“高额群众消费”。同时,随着居民对消费品品质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面临极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存在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转变的强烈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内需成为驱动生产的关键因素,需求结构的升级则倒逼供给体系的变革,由此必然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量的扩张为导向的生产模式,要求以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供需匹配推动社会向高阶形态跃升。
工业化阶段是判断一个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根据钱纳里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式(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目前仍处于工业化阶段,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地区差异较大,苏南等地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16年霍夫曼系数为0.59,大致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在经历了改革初期轻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后,逐步转化为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惯性大,具有自我强化机制,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产业结构形态。
根据诺瑟姆曲线,以从业人数比例衡量,我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17.7%,远超同期第一产业在gdp中5.4%的.占比,表明农业经营效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45%,与第二产业在gdp中45.0%的占比大致相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39.3%,低于第三产业在gdp中50.1%的占比,表明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仍有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还未达到成熟状态,仍需要深度调整。
综合判断,当前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尤其需要看到,实体经济发达,制造业体系完整,现阶段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制造业的规模、质量与效益。苏南地区制造业基础较好、竞争优势突出,尤其需要推动制造业的高点提升,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塑造制造业新竞争优势为导向,不断赋予工业化进程以新内涵。在这一阶段,需要深入探讨工业化的深化提升与提升制造业及整个产业体系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去工业化”倾向,促进工业化进程深化与工业化质量内涵提升的良性互动。
基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研判:城市化进程进入从加速期向稳定期的拐点,“半城市化”、“逆城市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从全球发展规律看,现代化既是工业化的进程,也是城市化的进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然建立在高质量的城市化基础之上,高质量的城市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口支撑和空间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持续扩张的过程,目前城市化率已接近70%,正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由于全省各地发展存在差异,一些苏中、苏北地区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仍有较大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基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半城市化”问题,甚至在城市内部形成了特殊形态的“城乡二元结构”;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在城市化成熟阶段才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省统计局调查表明,到“十二五”末,全省仍有7%的人口虽然统计在城镇化率中,但未取得城镇居民的待遇,仍然是农民。农业人口大量转移的同时,“两栖”农民大量存在,并未充分彻底转移。
“十二五”期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预计“十三五”期间,约800万农村劳动力进城转户,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彻底、充分转移将大大提速。与全国一些地区相比,苏南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较好解决了“新城市化”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问题,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也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描写高质量基础性作业心得体会实用二
我单位遵照《有限公司矿关于开展“20xx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及矿的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开展“质量月”活动的号召,在我区内全面开展“质量月”活动,现将我区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我单位积极组织井上、下各工段认真开展质量月的活动,围绕质量月活动的主题,结合各工段的工作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活动。成立党政正职为组长的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并贯彻执行质量月活动要求,使“质量月”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单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条幅和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20xx年质量月”活动,为质量月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我区职工的质量意识。为了使“质量月”活动主题深入人心,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我区组及技术人吊嗓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质量大检查工作,针对井、上工作内容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细化了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计量基础工作,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项目部所辖区的工程产品质量、施工质量、服务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可控状态,通过检查发现,全员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工作的自觉性,质量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1、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保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我单在“质量月”活动期间,结合通风质量标准化要求,紧密结合本单位质量工作的实际,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活动。使“质量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考核组及技术人员以标准化工作为准则,侧重于质量、标准、法规等制度执行情况,对质量行为、现场文明施工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完全是以逐项检查的方式进行,按照质量标准,使检查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包括现场的标识标牌、材料的堆放、管材吊挂的间距、钻孔孔径、数量等。现场检查出很多质量问题,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立即,并要求工段立即整改。
2、开展通风大检查,通过此次大检查,更能有效的,深入的配合好“质量月”活动的开展,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违反质量标准化,我单位考核组都一一列为重点,并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整改措施。
我区严抓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和工作重点,开展了管理体系及生产过程的排查,坚持做到深挖细找,边检查、边整改,堵塞漏洞,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增强了质量管理实效,使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开展“质量月”活动和实施贯彻质量标准来看,我区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区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入手,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质量基础管理,加大各工段的质量标准化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强化现场质量控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均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3、开展质量,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
我区也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质量培训工作,强化质量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各工段利用每天班前班后会,组织员工进行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增强了员工知法、守法意识,依法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
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我项目部通过此次“质量月”活动,虽然在某些方面得到了一些改进,但同时也暴露出质量安全方面的不足之处。我区会继续努力,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捍卫形象。
描写高质量基础性作业心得体会实用三
在全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是我省民营经济适应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必然选择。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省民营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方向。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一是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
高质量基础性作业心得体会实用 高质量作业管理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