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讲座心得体会实用 中国哲学概论课程心得(6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哲学学院讲座心得体会实用一
“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这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傅先生对其作这样的解释:“所谓练习死亡,就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这样,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谈到自由,我不由得想起一次一位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理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理想是:追求尽可能多的自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吧。他之所以说“尽可能多的自由”,应该是是因为他明白要追求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自由既包括心灵上的,也包括物质的。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行动上总会受到一些约束。可是我想说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却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这种可以实现的自由,反而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它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不受生老病死限制,它使心灵能够如庄子笔下的大鹏鸟一样遨游于九天之外。
“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留下来的'知识是每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全部掌握的,因此便有了许多从事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然而近年来在,“专家”这个词的名声似乎不那么好,许多所谓的专家常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被一叶所障目,殊不知知识本来就是相通的,怎么能硬生生的将某一块割裂开来呢?高中时的一位从事竞赛教育多年的物理老师曾对我们说:“物理学到最后就是哲学。”我相信,不仅仅是物理,任何一门学科到最后都能归结到哲学。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与之类似的伟人还有很多,譬如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等。这些大师,足矣令每一位专家汗颜。联系自身,虽然我的专业是热能,但如果仅仅局限于专业,一生与锅炉为伴,而不关注其他领域,人生岂不是失去了很多乐趣?这也许正是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开拓视野的原因所在吧!中国不缺专家,缺大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太过注重专业教育而淡化了一些综合性学科的教育。
“把某一阶段的成败,作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
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生活的考验,无论成败,它们都会成为一次次经验沉淀下来,而且,多数时候失败的经验更为深刻,更为宝贵。有的人经历某一次成功之后便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这种人是无知的;有的人经历一次失败之后便一蹶不振,悲天悯人,这种人是无能的。对待人生,要有一种全局观念,一种正确看待成败的心态,甚至有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考量,成即是败,败也是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想问题,才能“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知所收敛”。
最后,我想说: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热爱哲学,做一个人生的智者!
推荐哲学学院讲座心得体会实用二
克罗齐认为哲学就是精神的自我意识,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只有当心灵转过身来,直面自己,审视自己时,才会认真思考人在世界上的处境。“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起点。当一个人学会怀疑,尤其是怀疑自己珍视的信念、原则时、哲学便出现了。
我认为哲学帮助一个人更清楚认识世界,深入内心的,而不是一门换得生存资料的谋生工具。哲学不能不关心人生而仅作为无色透明
的纯粹抽象而存在。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应与迷惘的现代人一起走上一条也许永无答案的探索之路。哲学中不能为人生之谜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它至少具有探索的读意和勇气。闻名于世的海德格尔被纳粹笼络,自觉地为希特勒鼓吹,但他最终也躲不过被抛弃而隐居山林的命运。他对现实的伦理观察竟是如此薄弱,所以我很个人偏见的认为这样的人并不配得到如此高的景仰。他选择的用以指导行动的哲学出了错。
大二时有幸在古典文学老师的推荐下读了爱因斯坦的著作。惊叹于一介物理学家竟然有如此优美的文笔。他在《自述》中谈到了选择。他说:“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吞噬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他“学会了识别出那些能导致深邃思想的东西,而把其它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认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时,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给我们提出了选择的问题。人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自身的行动决定的。在萨特看来,人的一生是不断地对各种可能性进行追求的过程,“懦夫使自己变成懦夫,勇士使自己变成勇士”。在物存在以前它就具有那些固有本质了,而唯有人的本质是由自己不断创造出来的。后天的努力决定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就个人而言,我对存在主义哲学比较感兴趣,因为它与现实有真实的联系,是一种很人道的思想。我几乎读过萨特和尼采所有的著作,这些对我有着极其深的影响。
这也是一种选择,它将决定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不可重复、不可逆转的,我不相信宿命,正如萨特在《苍蝇》中所说:“我是一个人,每个人都应创造他自己的道路。”
我对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了解甚少,且很多都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都兰的《哲学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本彩色铜版纸连坏画,我看得更多的是其中的图片。是另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因为那时我还没有拥有过这么漂亮的书。还有一套 91 年版的《探索的思想》,作者是美国人杜兰特。写得很美,我从初中起便把它当作语文早读课教材,直到高中毕业。它每天伴我半小时,默默地影响了我六年。再后来接触到的是李译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家里有一本 84 年版的,破得不忍看,后来自己买了本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03 年 5 月版的,有种相见恨晚之感。看过后反观自身,惊叹于自己竟受了那么多儒家思想影响。
萨特曾说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儒家思想强调协调的人际关系,它并不提倡个体突出,这在中国文学源头《诗经》中就有很鲜明的体现:类型化的人物,绝少个性鲜明为形象,阿喀琉斯们彻底退场,只有那因“不嫁”,而“哭天抢地”的老人显得比较激烈。
道教的养身思想使一般的中国人不会去考虑加谬的自杀问题。我们考虑的更多是怎样活下去,而不是值不值得活。想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中国是一个缺少普遍宗教信仰的国家,乡下人很迷信,虔诚地信佛,这种行为带有很多的功利性质,从中是得不到多少内心宁静的。我们知道人固有一死,仍忙碌地活着,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生命本身就带在死亡的阴影摧残不了的力量,所以永远也想不通王国维、屈原的自杀。
长大一些后沉缅于荒诞派的戏剧,如尤奈斯库的《新房客》、《秃头歌女》、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奥尼尔的《毛猿》,及《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 忘记了作者是谁 ) 等,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小经历,便有了“为赋新强说愁”的酸味,觉得世界是无意义的,黑白颠倒的,杂乱无章的,最好的归宿是死亡,这只是小孩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时的一种简单负气。
哲学能使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它使我感到一种悲剧性的力量。屈原、王国维用死来与荒诞的世界抗衡,“向死而生”,这种抗衡是要具备相当勇气的。这不只是情感上的激烈,而更多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自我选择,是自我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显现出的“决不能活”,这不是某种本能的冲动或迷狂的信仰,而是经个体反思后的决定。这是很撼动人心的,很伟大的壮举。看过王国维对尼采的介绍,加上王氏独有的解读,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我自认为已经刀枪不入之后一次为文字流泪。
我没有宗教信仰,所以很形而下地活着:目标明确地做事,算计着自己的将来。但我忠于我内心的声音,没有宗教信仰,但有追求,希望通过努力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人就是自己所需要求的那样的人,是他计划未来所要成为的那种人,除去他自己所造成的人之外,他不是什么别的”。人是形成的,而不是命定的,人具有各种可能性。而“可能”则是尚未存在之物,人是什么只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还未存在。要给现在一个意义要靠将来。萨特说这如同打球,未来对球的一击才使过去的奔跑有意义。所以我向往未来,只有我的未来才能对我的过去赋予某种意义。我相信我还有未来。
我不喜欢中国台湾作家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这被誉为是中国台湾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文中主人公李龙弟的选择颇有在极度压抑下爆发出的自大狂倾向,给卑琐的自己罩上一层子虚乌有有神圣。而萨特的《恶心》则告诉我们,一旦我失去了行动的目的,世界便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仅是一件物品,一介客体,一切东西对我来说都没有价值了,因为它们不再成为我达到目标的手段了。
所以我不相信风水轮流转,不相信否极泰来,人不能在等待中逆来顺受,只有行动才能使人生有希望。
人生的过程应该是痛苦的追求过程。所以尼采对肓目的乐观不屑一顾。他认为乐观只是浅薄的表现。而“悲剧式的乐观精神”才是强者的境界。“吾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只有意识到个体生命的有限和客观存在的无限,意识到生命的痛苦及悲剧式的短暂,才会想到应该做点什么,应该抓住点什么。
尼采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悲观的,但它又不同于叔本华纯粹消极的悲观主义,它带有昂扬的激情,强调以生命的蓬勃兴旺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
从古希腊戏剧中我们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崇高。庸碌无为的一生是可耻的,我们活着就要让它活出意义,而不仅是吃饭、睡觉、拼命工作赚钱,尽情消费享乐。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一滴水也可以伤害它,但它因为思想而变得高
哲学学院讲座心得体会实用 中国哲学概论课程心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