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例如何写 名人及事例(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名人事例如何写一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
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篇(二)
1925年,东北军发生兵变,张学良处在左右为难之中,以吸烟解闷,慢慢地染上了毒瘾,身体日渐消瘦。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发生了炸车事件,张作霖丧生。张学良继承父业,当上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能没有个好身体。于是,在夫人于凤至和私人秘书赵四小姐的劝解下,他决心忍痛戒毒。可戒毒两天后,他面无血色,象死人一般难看。到第3天,他竟满地打滚,用头撞墙,直到不省人事。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心痛得抱头痛哭,急忙派人请了一个日本医生。日本医生给张学良注射一针。打完针后,立见奇效,张学良竟无事一般坐了起来。从此,一天两针,连续注射几天,张学良再也不想吸鸦片烟了。张学良的身体恢复,使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喜出望外,不惜钱财重赏了这位“妙手回春”的日本医生。随后,医生又留下了两盒针剂,嘱咐她们如果少帅不适,仍可随时注射。
一个月过去了,张学良每日都靠针剂戒毒,一日不打针就痛苦难熬,打上针立刻见效。这种奇怪的针剂引起张学良的疑心,便命人把针剂拿到西医医院去检查,化验结果证明,这种使人上瘾的药水是比鸦片更厉害的毒品——吗啡。张学良如梦初醒,连呼上当。立即派人去找那个日本西医。那个医生已回日本。没办法,张学良只好违心地接受这种现实,每天打两支价值200元的吗啡度日。张学良的身体在吗啡毒害下更加虚弱了。
1933年3月7日,张学良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引咎辞职。3月11日晚,张学良郑重宣布,“决定到上海短期戒毒,然后出国”。1933年3月12日下午,张学良一行抵达上海,住进了张群公馆。当晚,张群以主人身份盛宴款待客人。席间,张学良正色向大家表示,为了能上前线杀敌,要借这块宝地戒毒。少帅的一席话,博得在座的宋子文、张群等人一片喝彩声。
第2天早餐后,张学良命令副官把他锁进卧室,并作了“不经允许不准任何人进来”的规定。他在案头放了一本英文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和线装《全唐诗》,另备了一大盘瓜子和一大壶浓茶。整个上午,少帅卧室里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什么动静。夕阳就要落山了,他独自一人在卧室里忍受着毒瘾的折磨,快撑不住时,就让副官去请欧阳教授上楼下棋。下了两盘棋后,张学良因精力不支,提出改日再战。夜幕笼罩了张公馆,午夜时分,张学良的毒瘾大发作。只听房间里咕咚一声,他从床上跌到地下,满地打滚,传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于凤至和赵四小姐闻声冲上楼,只见副官泪流满面地守在门口。夫人过去夺下钥匙就要开门,张学良在室内喊道:“谁也不许进来!”
“汉卿,你……还行吗?”于凤至只好缩回手,隔着房门忍着泪问道。“没……什么,你们……下去吧!”张学良断断续续地回答着。这时,大家都为张学良捏着把汗,谁也不肯离去。房里又传出以头撞墙的“冬冬”声,赵四小姐忍不住哭出声来。过了一会儿,房里没了动静,于凤至忙喊了几声,仍无回声,就毫不犹豫地打开房门。只见张学良已躺在地上,额头红肿,鲜血淋漓。于凤至心痛地拉着张学良的手,流着泪水说:“汉卿,实在不行,缓缓再说吧!”张学良猛地扔开夫人的手,有气无力地说:“不要和我说这种话!都出去!”
赵四小姐马上操起电话,请端纳顾问马上带美国医生前来救缓。美国医生密勒见张学良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知道他的痛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密勒俯身用听诊器听了他的心脏,又量了他的血压,决定为他打特效安眠药针治疗。密勒临走时说,戒毒需要几个疗程,安眠药不能多用,仍靠少帅个人的意志和毅力。
第2天下午,张学良的毒瘾又开始发作,虽然他头上缠满纱布,可还是要撞墙,还是要满地打滚。赵四小姐又一次打电话给密勒医生,密勒却说:“小姐,药只能起辅助作用,主要还看少帅的忍耐力!请把我的话转达给少帅!”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张学良听了赵四小姐转达密勒医生的话,喘息着说:“这才是咱们应该请的医生!”他吃力地从地毯上坐起来,命令副官和赵四小姐把他绑在沙发上,使他无法再撞头和打滚了,可那悲惨的呻吟声却令人心悸。几天下来,张学良瘦得皮包骨头,好似蜕去了一层皮。
顽强的毅力和忍耐终于使毒瘾的发作间歇越来越长,发作的程度也逐渐变轻了。张学良开始能吃能睡,体力增强,脸上出现了光泽。半个月后,他的毒瘾基本被控制住了。
戒了毒的张学良将军。终于可以用全副精力对付步步逼近的日寇,并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
关于名人事例如何写二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瑰宝。我们决定对成语中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
1、通过网络和书等,从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2、列成表格。
3、通过调查和整理,从中发现什么,思考今后应当怎样做。
胸有成竹《文与可可谷偃竹记》北宋文同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擅画竹,诗人晃补之说: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晋代祖逖、刘琨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准备随时效国家。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不学无术《汉书霍光传》汉代刘费陵、刘询承、霍光班固评论霍光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比喻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成语是一个分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的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我们平时应该多积累成语,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还要了解成语中所包含着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很多的利益。
关于名人事例如何写三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这一篇文章,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
华罗庚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学习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韧不拔,那样才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关于名人事例如何写四
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分享了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欢迎欣赏!
洋脚搓木棍读书
有个叫施洋的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天很冷,脚冻得难受。他一会站起来跺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吉米.卡特守时的故事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呼唤着人们的守时意识。名人因为惜时,所以守时。
吉米.卡特总统在他担任州长时,有一次,他因公和一位佐治亚州的专员同机外出。早晨七点钟,卡特已在飞机上等候了,只见那位专员正匆匆忙忙地在亚特兰大航空站的跑道上奔跑而来。
这时飞机正好滑行到跑道上,卡特虽然看到了那个人,还是命令驾驶员准时起飞。"他不能按时到达这里,这实在太遗憾了。"他厉声地说道。
邓中夏的五分钟谈话
我国早期的革命家邓中夏先生,他在北大读书时,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学习时间,为不受人干扰,他干脆写了个"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来访的客人看到这字条后,如没重要事情便会马上告辞。有的客人甚至从他那儿得到启迪,也抓紧时间读书,不再虚度年华了。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
名人事例如何写 名人及事例(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