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党校培训一周心得体会简短 铁路党员培训班讨论心得体会(六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铁路党校培训一周心得体会简短一
强劲的职工凝聚力
俗话说“律已足以夫服人,身先足以士卒”。枢纽党支部一班人把锤炼自己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作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关键之举,为职工所折服。今年春运期间,支部书记徐俊涛在上班途中不慎将脚踝扭伤,青紫的脚面肿的像个“气蛤蟆”,为了确保春运期间北站地区的调车作业安全,他拖着伤脚每天往返12公里,坚持现场把关,硬是轻伤不下火线。53岁的支部宣传委员孙殿勇,更是坚持每个夜班徒步8公里进行现场抽查,确保万无一失。职工们感慨的说:“咱们有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我们更应用心把工作干好!”
枢纽党支部还把为职工办实事作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在今年春节前夕,他们不仅重新装修了职工浴室、职工娱乐室,还修建了花园和鱼池,为职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党支部还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状况。职工袁保国的妻子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常年卧床不起,孩子还正在上学,经济上非常困难,而在今年4月份,袁保国的妻子病情突然恶化,导致身体偏瘫,需要住院进行治疗,而高额的医药费用对于本来就不宽裕的袁保国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党支部得知此事后,立即号召全体党员、职工为袁保国捐款,并将捐来的1350元送到职工袁保国手中,徐俊涛书记叮嘱道:“保国!好好照顾妻子,以后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支部提出来”。这时,眼眶湿润的袁保国紧紧的握着书记的手,久久的没有松开,感动的说:“谢谢,组织的关心”。
枢纽党支部一班人言行一直从自身建设抓起,着力健全党内的各项制度,着意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产环境,从而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能征善战的先锋队
“关键任务派党员”、“关键时刻上党员”,这是枢纽指导组定下来的一条规矩。枢纽指导组的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脏活、累活干在前,思想工作做在前,路风路誉护在前,业务知识学在前,关键时刻冲在前。
今年夏天,郑州地区持续高温,每天繁忙的运输量和高温炙烤天气使机车“跑、冒、滴、漏”和惯性故障明显增多给机车质量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枢纽党支部组织33名共产党员从彻底整治机车老化电器元件、线路等设备故障入手,对配属的19台df7型内燃机车以及北站地区机车整备场的照明设施、消防器材等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整修,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共产党员帖建中,始终牢记机车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为了确保机车在高温炎热的天气下能够正常的运转,按规定退勤后2个小时的整备机车时间,他总是始终保持着整备机车3个小时才退勤的工作态度。有时候为了弄清一个机车部件的故障原因,他就钻进50多摄氏度的机械间,一琢磨就是个把小时。同时,这个党支部还成立了“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注重发挥骨干党员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从机车质量的易发、多发故障的薄弱环节入手,并每周召开一次分析会对存在的机车质量问题制定了具体措施进行整改,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畅通的坚实保证
7月份以来,郑州北站编组场驼峰自动化的改造给调车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考验,为了确保枢纽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并完成日调车26000余辆的作业任务,枢纽党支部从安全运输生产实际出发,努力创造条件,为调车运输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激励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有效地带动了指导组全体职工保安全的意识。
为了加强枢纽指导组的安全基础建设,党支部配合行政,重点抓职工的业务技术教育。枢纽指导组坚持边生产、边教育,使职工技术业务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小体系。同时,党支部还在职工中开展“三比三看”立功竞赛活动,即比学习,看谁规章制度吃的透;比贡献,看谁工作效率高;比安全,看谁安全天数长。从而有效的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
为了规范指导组的管理工作和职工行为,党支部配合行政坚持对安全生产运输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并按学习教育、技术设备、岗位责任、作业程序、奖金分配等五大部分组成配合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安全,牵动着千里铁路的脉搏;安全,魂系着千百铁路职工的心弦。郑州机务段客运枢纽党支部带领全体职工已站在新的起点,沿着新的起跑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安全生产的下一个辉煌目标——向“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迈进。
描写铁路党校培训一周心得体会简短二
在为期两天的实习中,我们观看了有关铁路建设的视频教程,指导教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讲解,令我们掌握了一些有关铁路工程的基础知识。
1、铁路的发展
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1825年,以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
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10公里。此后,法、英、美等国和联邦德国都开始修建行驶高速列车的高速铁路。在高速铁路出现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大宗煤炭或其他矿产货物输送任务的国家开始行驶重载列车,行驶这种列车的铁路称为重载铁路。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铁路曾行驶由轴重达到30吨的货车组成的总重超过万吨的列车。60年代后,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陆续修建适于行驶重载列车的重载铁路;美国也扩大了重载列车的运营。到80年代初,最重的列车总重已达到2万吨以上。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2、铁路选线的基本知识
铁路选线根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条件和运输任务,结合铁路动力设备,按照列车运行的规律与经济原理设计新线和改进既有铁路线的工作。选线的内容有勘测(包括调查),选择路线概略走向,确定轨距、线数(单线或双线)、线路坡度、曲线等的技术标准和与动力设备配合方案的技术决策,及定线的设计工作。工程设计的成败与其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体工程的设计质量,而是很大程度上在于设计决策是否恰当。铁路线的位置与技术标准既影响国民经济和铁路经济效益,又决定线路上各建筑物的位置及设计,其决策应循下列原则:输送能力和运输发展相适应,确保铁路安全和环境保护,兼顾铁路和社会经济效益,协调机车牵引性能和线路技术标准,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在复杂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下,选出既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尽量少改变自然状态,又能安全、迅速、舒适,保证输送能力的线路。3、铁路线路的概念与等级
铁路线路在路基上铺设轨道,供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土工构筑物。是为进行铁路运输所修建的固定路线。是铁路固定基础设施的主体。分为正线、站线及特别用途线。正线是连结并贯穿分界点的线路。站线包括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装卸线、段管线等。特别用途线包括站内和区间的安全线、避难线及到企业厂矿砂石场等地点的岔线。根据线路意义及其在整个铁路网中的作用,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铁路:保证全国运输联系,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和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800万吨;ⅱ级铁路: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在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500万吨;ⅲ级铁路:为某一地区服务,具有地方意义的铁路,远期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
铁路等级区分铁路在国家铁路网中的作用、意义和远期客货运量大小的标志。是确定铁路技术标准和设备类型的依据。中国规定:新建和改建铁路(或其区段)的等级,应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确定:ⅰ级铁路,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者;ⅱ级铁路,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小于20mt者,或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10mt者;ⅲ级铁路,为某一区域服务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小于10mt者。
其中年客货运量为重车方向的货运量与由客车对数折算的货运量之和。1对 日旅客列车按1.0mt年货运量折算。设计线铁路等级的确定对铁路工程投资、输送能力、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等级定高了,造成建筑物标准过高,能力过剩,投资过早,积压资金;等级定低了,满足不了运量增长的要求,造成过早改建。故设计线的铁路等级应慎重确定。铁路的等级可以全线一致,也可以按区段确定。线路较长,经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运量差别很大时,也可按区段确定等级。但应避免同一条线上等级过多或同一等级的区段长度过短,使线路技术标准频繁变更。
4、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与海路运输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快捷、安全、方便、节能和准时等优势,它不易受天气变化影响,效率高。
我们还实地考察了一段铁路,老师在现场结合实际又给我们进行了讲解。
1、铁路轨道又称线路上部建筑。
由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组成的构筑物。位于铁路路基之上,承受车轮传来的荷载并传递给路基,引导机车车辆按一定方向运转,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和舒适。世界上多数铁路(包括中国的正线铁路)采用的标准
铁路党校培训一周心得体会简短 铁路党员培训班讨论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