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 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 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 率:9.8/13.7=71.5%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有关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有关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实验六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学号:
姓名:
1.熟悉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用jk触发器设计同步计数器。
1、复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方法。
⑴ 逻辑抽象,得出电路的状态转换图或状态转换表
① 分析给定的逻辑问题,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以及电路的状态数。通常都是取原因(或条件)作为输入逻辑变量,取结果作输出逻辑变量。
② 定义输入、输出逻辑状态和每个电路状态的含意,并将电路状态顺序编号。
③ 按照题意列出电路的状态转换表或画出电路的状态转换图。 通过以上步骤将给定的逻辑问题抽象成时序逻辑函数。
⑵ 状态化简
① 等价状态:在相同的输入下有相同的输出,并且转换到同一次态的两个状态。
② 合并等价状态,使电路的状态数最少。
⑶ 状态分配
① 确定触发器的数目n。因为n个触发器共有2n种状态组合,所以为获得时序电路所需的m个状态,必须取2n1<m2n
② 给每个电路状态规定对应的触发器状态组合。
⑷ 选定触发器类型,求出电路的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
① 根据器件的供应情况与系统中触发器种类尽量少的原则谨慎选择使用的触发器类型。
② 根据状态转换图(或状态转换表)和选定的状态编码、触发器的类型,即可写出电路的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
⑸ 根据得到的方程式画出逻辑图
⑹ 检查设计的电路能否自启动
① 电路开始工作时通过预置数将电路设置成有效状态的一种。
② 通过修改逻辑设计加以解决。
⑺ 设计步骤简图
图3 设计步骤简图
2、按实验内容设计逻辑电路画出逻辑图。 设计思路详情见第六部分。电路图如下:
1.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递增计数器----每来一个cp,触发器的组成状态按二进制代码规律增加。 递减计数器-----按二进制代码规律减少。 双向计数器-----可增可减,由控制端来决定。
2.集成j-k触发器74ls73
⑴ 符号:
图1 j-k触发器符号
⑵ 功能:
表1 j-k触发器功能表
⑶ 状态转换图:
图2 j-k触发器状态转换图
⑷ 特性方程:
qn1jqnkqn
⑸ 注意事项:
① 在j-k触发器中,凡是要求接“1”的,一定要接高电平(例如5v),否则会出现错误的翻转。
③ 触发器的两个输出负载不能过分悬殊,否则会出现误翻。
④ j-k触发器的清零输入端在工作时一定要接高电平或连接到实验箱的清零端子。
3.时序电路的设计步骤 内容见实验预习。
1.用j-k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一个特殊的12进制计数器,其十进制的状态转换图为:
图4
12进制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六、实验设计及数据与处理
⑴ 设计
在12进制同步计数器中,输出的状态只由前一周期的状态决定,而与外来输入无关,因此目标电路为moore型。而数字电路只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目标电路要表达12种状态需要用4个变量q1、q2、q3、q4的16种组合中的12种。现定义十进制数01~12的对应二进制数为输出状态,可得目标电路的状态转换表如下:
表2 12进制同步计数器状态状态转换表
本实验选择j-k触发器,根据状态转换表以及j-k触发器特性方程:
qn1jqnkqn
得到目标电路方程如下:
nnn
输出方程:y0nq0n、y1nq1n、y2nq2、y3q3
驱动方程:q0一个cp发生一次变化,因此j0k01。
q1每当q0为1时,发生变化,因此n
j1k1q0。
q2在q1q0都为1以及12(即1100的时候)发生变化,因此 j2 = k2 =q1nq0n q3nq2n
q3在q2 q1q0都为1的时候,以及12的时候发生变化,因此 j3=k3=q0nq1nq2n q3nq2n。
状态方程:q0n1j0q0nk0q0n
q1n1j1q1nk1q1n
有关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vc 实验报告
班号:0904101
学号:090410123
姓名:仲维祎
实验一vc 开发环境的熟悉和c 基础知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c 语言的特点。
2. 掌握c 的各种数据类型及基本运算。
3. 掌握c 各种控制结构及使用技巧。
4. 掌握c 的函数、数组、指针的相关概念和使用方法。
5. 灵活运用c 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程序设计。
6. 回顾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方法。
7. 熟悉visual c 的开发环境
8.掌握用应用程序向导创建一个控制台应用项目的方法。
9.掌握源代码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10.掌握visual c 项目的编译、连接和执行。
11.掌握代码简单语法错误修正和调试的一般过程。
二、实验知识点概念
注意c 中同c的不同之处,包括数据类型,输入输出等相关的差异。
三、实验题目
1. 采用插入排序法,输入10个整数按升序排序后输出。要求编写一个通用的插入排序函数,它带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含有n个元素的数组,这n个元素已按升序排序;第二个参数给出当前数组中元素个数;第三个参数是要插入的整数。该函数的功能是将一个整数插入到数组中,然后进行排序。另外还需要一个用于输出数组元素的函数,要求每一行输出5个元素。
2. 有5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结构包括学号、姓名、年龄、c 成绩,数学成绩和英语成绩、总平均分,从键盘输入5个学生的学号、姓名、3门课的成绩,计算3门课的总平均分,最后将5个学生的数据输出。要求各个功能用函数实现。
3. 对程序加入断点简单调试。
四、程序思路
五、程序源代码
1:代码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char iarray,int ncount,int nnumber)
{
int i=ncount-1,j=0;
char *iarray2;
iarray2=iarray;
*(iarray2 ncount)=nnumber;//多分配一个空间给传入数据 for(i;i=0;i--)
{
if(ncount==1)
*iarray=nnumber;
if (*(iarray2 i)*(iarray i 1))
{
j=*(iarray2 i);
iarray2[i]=iarray2[i 1];
iarray2[i 1]=j;
}
}
cout"the array is ";
for(i=0;incount;i )
{couta[i]" ";}
}
int main
{
char a[80]={0},i,sarray=0;
for(i=0;i10;i )
{
cout"please type into numbers"endl;
cina[i];
if (a[i]=999999
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实验动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