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街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观步行街的心得感受(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牌坊街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20xx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20xx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20xx年的历史。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还有福州著名的寿山石和软木画,各色各样的福州小吃。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为什么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个叫刘涛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孙皆为郎官,所以叫此巷为郎官巷。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严复晚年的居所———严复故居。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严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严复译述《天演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巷,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的一支黄氏家族入闽后,聚居于此,开始有了黄巷的地名。该巷以小黄楼著称。
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衣锦坊的水榭戏台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最新牌坊街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大三巴虽名叫牌坊,但其实和牌坊没有关系。它的正式名称叫做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葡萄牙语: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o paulo),一般称为大三巴牌坊 ,名字的由来是源于广东话,因为“三巴”的读音听上去很像“圣保禄”。
圣保禄大教堂于1602年开始修建,现在牌坊左侧还存有当时的奠基石。整个建筑工程于1637至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到现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这漫漫的岁月长河中,圣保禄大教堂却三度经历火灾。其中的1835年那场大火,烧毁了绝大部分的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三巴牌坊。
如果你不是跟团来此,而是有时间细看的话,大三巴的很多建筑细节都非常值得玩味。它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整个墙壁都是巴洛克式风格;由于当时参与建造的工匠有中国人、日本人,所以小部分的设计雕刻却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比如上面有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图案,这些都让大三巴在全世界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大三巴牌坊的建筑由花岗石建成,由上而下可分为五层,每层的铜像、浮雕,都有不同的意义象征。
牌坊第一层,即最底下的入口层,一共有三个入口并有十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第二层相应是第一层之延续,墙壁由十枝科林新柱式及三个窗口组成;第三层是装饰最丰富的一层,并开始收分,墙中央设有一深凹之拱形壁龛,供奉圣母,两侧各有三个天使浮雕,此一层中央共有六枝混合式壁柱,两侧以方尖柱代替壁柱,是下面两层柱体的延续,各柱间均以浅浮雕装饰。
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第五层也是最后一层,它是一三角形山花,中间有一铜鸽,两旁有太阳和月亮,顶部设有十字架。如此精雕细琢,富含寓意,大三巴又被称为“东方的梵蒂冈”。
大三巴无疑成了澳门的标志性建筑,风风雨雨的四百多年里,它就像一个守护神,见证着澳门这座中国南部小城的沧桑巨变。
每天大三巴前的台阶上聚集着天南海北的游客,但是如果你有心登上台阶绕到背后,会看到她的另一面。一排钢架子架到半身腰,既可以作为平台上到二层,又可以起到加固作用。这样异常坚实的支撑工程,让大三巴牌坊无论遇到何种自然灾难都能够屹立不倒。根据资料显示,大三巴这块前壁的造价当时高达3万两白银,如今只剩下残壁后的圣保禄教堂没有重修或重建,因此而闻名天下。
大三巴位列“澳门八景 ”之一,20__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它是澳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更是澳门人精神的象征。无论对于澳门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最新牌坊街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率水。老街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全长832米,宽5~8米,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历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就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元末清初,一位名叫程雄宗的徽商在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街道从八家栈不断延伸,形成老街的规模。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我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整个建筑体现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风格与特征,所以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如今老街恢复了原有的老字号店铺。如 “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开设的药店,至今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开辟了古董一条街、文房四宝一条街。“徽州四雕”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等随处可见。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展现着它耀眼的光彩,老街的魅力倾倒了国内外的旅游者和影视界,老街成为天然摄影棚。
俗称老街。位于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区中心,西起明建横江石拱大桥--镇海桥,东止牌坊碑记,全长1273米,宽4.8--7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阳。
这里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在专辟的一段“古代街”上设有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古趣盎然,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物资集散中心。老街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三层,多为木穿榫式结构,石础、砖砌、马头墙、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路面宽5至8米,均用赭色的大块石条铺成,雨后纹理清晰,洁净如画;人行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俨然回到古时,引发无尽的遐思……屯溪老街商贸城入口图片
屯溪老街建筑古朴典雅,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整个老街古色古香,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除部分自营业外其余作为客栈,招徕客商,存放货物,促进了山区与外界的物资交流;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
牌坊街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观步行街的心得感受(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