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数学趣味读后感(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学习目标1、理解频数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频数分布图获取有关信息;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
难点:是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1、阅读图解新教材:
第74~76页;
2、阅读课本:第55~56页例1;
3、小结: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步骤;
以同桌为组,讨论第57页探究活动。
完成书本p57、58课内练习。
1、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结束了,愿中考将我送达另一个理想的彼岸.这27个字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依次是:3,6,8,7,4,8,3,5,9,9,7,2,14,4,6,9,7,9,6,5,1,3,11,13,8,8,8.其中笔画数是8的字出现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
由此引出课题。
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例1、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 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2、随堂练习:p57 课内练习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须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课本p56
注意: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 ;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教学反思:
推荐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我们整个的数学课堂,因为有了它,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但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要反问一下自己:我的课堂真正改善了吗?
案例1:强扭的瓜不甜——方法一定要多样化吗?
片段:这里介绍一位老师在处理算法多样化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教材背景介绍: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页“千以内数比较大小”,教材在编排上,已考虑到了算法多样化,因此,呈现了多种比较方法。)
情景导入后,教师问:312和285比,哪个大?你是怎么比的?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师:汇报一下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百位和百位比,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2:我们也是这样比的,312的百位上是3,而285百位上是2,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下面没有学生举手。)教师着急了,就开始启发学生: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数数时是怎么数的?
(学生不理解)教师补充:先数哪一个数?
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我们是先数285,然后是286、287……311、312,312在285的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教师听了很高兴,大大表扬了一番。)
师:小朋友们再想一想,285和312都和哪个数比较接近?
生:300。
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比呢?
(有几个学生举手)生:我向,285比300小,312比300大,所以,312应该比285大。
(为了巩固战果,这位教师又请了几个学生重复这种方法,然后,出示写有这三种方法的小黑板,让学生照着上面齐读。)
反思:听完后,我就在思考:课堂中,对于学生没提出的方法,教师是否有必要再补充呢?倡导方法多样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口算,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它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
看来,实施的前提是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想到的方法,应鼓励他们多说,
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数学趣味读后感(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