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国签证协议书通用 美国最新签证规定(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美国签证协议书通用一

我省自20xx年以来,先后在芜湖、宿州、淮北和我市的阜南县发现美国白蛾疫情。按照省、市业务部门有关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我县采取检疫、监测、普查等多种方法对美国白蛾进行严密防控,目前尚未发现疫情。由于我县紧邻阜南,因此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一)目标

全面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切实做好疫情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部署进行除治,使虫(网)株率控制在0.1%以下,叶片保存率90%以上,确保不出现重大成灾情况。

(二)对策

1、成立颍上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和颍上县林业局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并发布美国白蛾应急预案

3、全年开展3次以上美国白蛾普查。

4、加强检疫检查工作,防止疫情传入。

5、建立并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若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及时除治。

(一)宣传和培训。

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宣传车、黑板报、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美国白蛾发生危害性状、识别特点、防控技术,以及美国白蛾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打消人们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消极麻痹思想,树立防控美国白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群众参与美国白蛾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营造防控美国白蛾工作的舆论氛围。

培训:在冬、春季开展两期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所有检疫员、测报员、各乡镇林业技术员及防治专业队队员等。人数每期不少于30人。培训内容为有关政策和法规、《美国白蛾防控技术与对策》、《美国白蛾监测技术和普查方案》、《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等。

(二)开展监测和普查

1、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队伍和监测机制,每个乡镇要建立1-2处监测点,明确一名测报员,每村至少要有1名森防员。对与阜南县交界处和328省道、105国道沿线的乡镇设监测点两个。全县监测人员预计30人,监测点30个。监测工具主要使用诱虫灯和性引诱器,性引诱器悬挂不少于10个。

2、普查:

根据美国白蛾生活史特性确定普查时间:

成虫,越冬代,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一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8月上旬至8月下旬。卵:第一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8月上旬至8月下旬。

幼虫:第一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蛹:第一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三代,10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全县普查次数不少于3次。

调查点设置: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对木材集散地附近、乡村农户房前屋后和城区机关单位院落的树木进行随机布点;公路、铁路沿途的树木等要进行重点调查。原则上每2-3km布设1个调查点,每点设1-2个标准地进行详查,每标准地面积为1亩,标准地尽量设在靠近村庄处;成片林调查每乡镇不少于两块,设2-4个标准地。全县布点数不少于100个。

调查方法:

蛹期调查。一是在老树皮、乱石堆、墙缝等越冬场所,采集越冬蛹;二是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下部围草诱集。

成虫期调查。用黑光灯、性诱剂进行诱捕,加以鉴别。

初龄幼虫网幕期调查。该期是普查的最佳时期,在样地内,仔细观察树上是否有网幕,计算有网株率和平均每株网幕数。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三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

(三)防治技术措施

1、强化监测监管。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全面、定期开展美国白蛾疫情调查,对美国白蛾易发区域的树木,如交通沿线、庭院、货场、饭店、旅馆、池塘、木材加工聚集区、林产品市场等周围进行重点调查,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发布预警。加强对绿化施工工程监管,严把苗木来源关,凡无《植物检疫证书》调入的一律不得进行栽培,凡因绿化施工引发美国白蛾疫情的,依法追究施工方责任。健全美国白蛾监测报告体系,方便群众报告疫情,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充分发挥森防机构的监管作用,加强对从疫区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运输工具的检疫复查,发现带有美国白蛾或无植物检疫证书的,依法查扣并进行除害处理。

2、一旦发现美国白蛾疫情将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药剂的选择要十分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主要选择除虫脲、噻虫啉、灭幼脲3号、美国白蛾病毒、杀铃脲、bt、烟参碱、森得保等仿生、高效氯氢菊脂、生物药剂和植物性杀虫剂。在施药防治过程中,严格按农药使用手册规范操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伤害等。

(2)天敌防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选择适宜天气和时机以虫口3倍的数量分两次施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实现稳定控制的目标。

(3)人工物理防治:一是人工挖蛹:在美国白蛾越冬后至春季羽化前发动群众挖蛹,政府有偿收蛹。以降低虫口基数;二是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未扩散前(3龄前),组织发动人员用高枝剪除网幕,杀死网幕中的虫子,以降低虫口密度;三是草把诱集:利用美国白蛾各代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点,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离地面1.5米左右处围绑庄稼桔杆,诱集老熟幼虫予以销毁;四是灯光诱杀:每3公顷左右挂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

1、强化监测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全县测报网点建设,确定乡级测报员,明确测报人员职责,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依托专业合作社成立防治专业队。加强培训,提高防控水平。

2、药剂、药械储备和购置

对现有仪器、机械设备做好检修、调试,目前我局有车载式高射程喷雾机一部,担架式高压喷雾机6部,背负式烟雾机8部等。同时要求乡镇都要配备相应药械,确保满足防控应急需要。我局现已储存药剂50多件,并且已与供应商建立联系,不足部分,及时充实。

3、资金保障

20xx年,在财政预算中,防治经费不少于10万元,并积极争取省级防治经费资助。不足部分,有林农自筹。

关于美国签证协议书通用二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是国际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具有危害植物种类广、适生能力强、繁殖力高、容易爆发成灾等特点,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灌木、农作物和草本植物等300多种植物,不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给疫情发生区域的居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常被作为国际间的技术贸易壁垒,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美国白蛾每个虫态均可随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蔓延快,防控难度大。

去年以来,各村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美国白蛾虫情,经过全镇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根据虫情越冬基数调查和专家分析预测,今年美国白蛾在我镇仍将呈大面积发生趋势,虫情有可能进一步扩散蔓延,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村一定要从关注民生、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全力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保护我镇生态环境,维护我镇生态安全。

(一)目标

通过开展美国白蛾综合防控工作,使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大幅下降,最大限度地压缩疫区范围和减轻危害程度。2009年,全镇完成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有虫株率控制在10%以下,叶片保存率60%以上。同时,用3至5年的时间,建立起全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长效机制,防控工作专群结合、科学实施,无死角、全覆盖,做到有虫能防治、疫情不成灾,确保全镇生态安全。

(二)基本原则

1、综合治理,科学防控。综合运用人工、物理、生物和生物药(制)剂防治等措施,促进生态自我调控,不断提高防控工作成效。

2、属地管理,责管统一。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按行政区划实行属地管理,各村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管辖范围内的防控工作负全责,做到职责明晰,责管统一。

3、专群结合,群防联治。以专业队防治为骨干,群众防治为基础,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联治的防控工作氛围。

(一)加大监测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美国白蛾虫情测报体系,充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和人员,固定村文书为测报员;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分布区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完善虫情报告制度,制定美国白蛾虫情预警和应急响应预案,发现虫情立即按规定上报。

(二)实施科学防治。美国白蛾的发生时间为:第一代在5月20日至6月30日、第二代在7月1日至8月15日、第三代在8月16日至10月30日,各村应根据实际发生时间进行防治,在每一代发生时间至少喷一遍药除治。综合运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以生物药(制)剂防治措施,采取诱杀成虫、剪除网幕、药防幼虫和收集虫蛹等方法,在美国白蛾一、二、三代3个幼虫为害期和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下树化蛹期4个关键环节,组织多形式、多环节灭杀。

(三)强化队伍建设。各村、企事业单位要逐级建立专业防治队伍,配备专业设备,加强业务培训,做好辖区内林木、道路和公共区域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并承担应急防治任务。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护队伍的作用,整合队伍资源,实现美国白蛾防控与森林防火的有机结合。要坚持专业队伍防治为主的前提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行群防群治。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美国白蛾防控-党员奉献日”活动;

美国签证协议书通用 美国最新签证规定(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