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博物馆党课心得体会范文 党史博物馆参观心得(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博物馆党课心得体会范文

现在我们正前方的是博物馆的三座主要建筑,如果从高空俯瞰,他们呈现一个品字形的格局,一主两翼,中轴对称,具有浓郁的楚文化建筑风格。位于我们左手边的是楚文化馆,中间的是综合陈列馆,右边的是编钟演奏馆,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楚文化馆参观。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楚文化馆,馆内的这面墙展示的是楚国特色的漆器文化,大家看到了中间的那个符号了么?可以猜一下它是什么字,它是一个“水”字,周围的是四个字是“太一生水”,出自荆州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郭店楚简上,其大意讲述的是宇宙生成的先秦道家理论。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是在荆州出土的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越国的国王佩剑为什么会在楚国呢?目前历史学家有两种观点,一说是作为楚越两国连姻的嫁妆带到楚国来的,另一说是楚国发兵攻打越国时作为战利品带到楚国来的,这把剑因为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时期越国高超的铸剑技术。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第二件镇馆之宝,位于综合陈列馆的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编钟是1978年于随州出土的,随州在古文献记载中属随国,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一位曾国国君的墓出现呢?历史学家们考证出曾国和随国的姓氏、疆域、年代等均相吻合,所以得出了曾和随为“一国两名”的判断,但是因为没有直接证据而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曾侯乙编钟已经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每件铜钟敲打正面和侧面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被称为“一钟双音”,也许是铸造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第三件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这个梅瓶的形状,肚子很大口很小,这就好比我们做人要想成功,第一肚量要大,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第二守口如瓶,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是一件在湖北钟祥明代郢靖王墓出土的元青花精品,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梅瓶早期是用来装酒的容器,后来因为体形似“窈窕淑女”的身姿,而渐渐转变为陈设观赏用的艺术瓷。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第四件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但郧县人化石在体质上却显示出许多早期智人的特征,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也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各位游客,今天下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在参观浏览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和配合,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导游服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平安,谢谢!

描写博物馆党课心得体会范文

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俩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量提出来,我们将尽力帮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您的放心、开心。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首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它位于武昌东胡之摈.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既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另外两座建筑分别是楚文化馆和综合馆,均为'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仿楚式建筑,三个馆整体形成一主两翼的格局,犹如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展区总体布局亦突出了'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组成,多组一群'的楚国宫殿建筑的格局和风格.湖北省博物馆内,绿树成阴,与小桥流水,雕塑小品.休息庭院相映成趣,完善的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给游客提供了幽雅,舒适的参观环境和休闲场所.

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我们来到了我门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馆和八具陪葬馆,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国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盖鼎等很多种,在众多的鼎中,正鼎的个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总要的就是内外能够反映礼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贵族按其身份等级享用单数的鼎和双数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

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过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大家看这里,它叫鉴缶是这个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较精美的礼器,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庄凝重,周身满饰蟠璃纹饰,四个足是昂首张口的怪兽,镂空的孔盖是绣雕夔龙。其实它不仅经看而且还有妙用呢!使用是,先用这四个环把中间的缶拉出来,在鉴里放入热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鉴中,鉴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温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样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过滤器是用来过滤酒中的残渣的,各位是不是要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了呢?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 蔚为壮观。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者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钟,共33件,下层为 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那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例如敲击钟的正鼓部是哆音那么敲击它的侧鼓部就是发音了,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那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尼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普通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全套编钟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 欢送词略。

根据鎛种上面的记载,我们知道了,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逃到随国也就是曾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但随君不顾吴国威胁利诱,拒绝交出楚王,因此赢得了时间,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打退了吴国军队。随国在吴国大军压境的情境下保护楚昭王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不背盟誓的佳话。所以楚惠王为代父亲向随君的子孙表示不忘救难的恩情,送给了曾侯乙这个镈钟。

描写博物馆党课心得体会范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是国家是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历史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的遗愿建设的。1973年,周恩来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在陕西建一座新博物馆的指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于1983年筹建,属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兴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舍的设计由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担任。1991年6月20日落成正式对外开放。绝大多数藏品是前陕西省博物馆移交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序言厅

序言厅的石狮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代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厅

专题展览厅位于序厅西侧,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展厅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组)。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选取这个陕西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横断面,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五个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铜器260件(组),整个青铜器展室给人一种厚重凝炼的感觉。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时间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余光明媚为主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馆

唐墓壁画馆收藏了近20座唐墓的壁画,总藏量约1000平方米。我国历代墓葬壁画,不论是出土数量还是艺术价值,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长安周围。由于墓室壁画采取从墓室中将厚度为0.5cm-1cm的画面揭取下来加以保存的异地保存形式,为妥善保护这批壁画真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同时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壁画观摩库,对壁画进行收藏、保管,同时便于研究和对外开放。唐墓壁画真品展每周部分时间对外开放。可观赏国宝级和一级品壁画十余幅,其中主要有章怀太子墓出土的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阙楼图、仪仗图、宫女图等。

馆藏文物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五祀卫鼎。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

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

博物馆党课心得体会范文 党史博物馆参观心得(7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