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免费精选 关于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三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免费精选一
近期,我深入学习了《家风》一书,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总书记的指示充分揭示了家风建设对个人,乃至全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今后党员干部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指导思想。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风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烛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心灵世界,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源泉。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
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孩子从小缺少良好家风的熏陶,从小缺乏正确的价值涵养,将来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乃至干有所成?所以,先贤们历来重视家风家训。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让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宽与道德之厚,还开化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民风、社风。
老一辈革命家,无不严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风。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刘少奇知道后严肃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李先念告诫子女:“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这些家训、家规,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使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更具温馨气氛,让孩子在
潜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种子,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近年来,出现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莫不缘于此。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所以,古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社会而言,家风正,就能不断激发每个家庭成员在文明风尚拔节中的“潜在力量”,如是,整个社会就一定可以在小家大家的交相辉映中塑造时代新风,支撑起淳厚的民风、社风。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严以律己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没有好的家风家教,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刘铁男教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当儿子开始弄权敛财,他自己怎
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免费精选 关于家风家教的心得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