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例心得体会总结 案例教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学案例心得体会总结一
案例一:co2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 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直保持澄清,后来,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知识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通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观察到现象:①溶液先呈蓝色;②cl2继续通入,蓝色消失→无色。
原因:①cl2 2i—=i2 2cl—i2遇淀粉变蓝色。
②5cl2 i2 6h2o=2io3— cocl— 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①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②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③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足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状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通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掌握。
这种教后反思内容还很多,如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注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通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菲浅。
主题学案例心得体会总结二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 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
学案例心得体会总结 案例教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