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2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及收获(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2、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3、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毛泽东

4、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毛泽东

5、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毛泽东

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7、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8、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9、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

10、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11、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12、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13、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毛泽东

14、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15、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16、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

17、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18、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19、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0、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21、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2、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毛泽东

23、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

24、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

2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

26、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毛泽东

27、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28、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象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毛泽东

29、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30、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3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3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3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

34、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毛泽东

35、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的外界的规律性,如果朱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泽东

36、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3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38、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毛泽东

39、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毛泽东

40、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毛泽东

2022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明朝杨继盛的两句诗:“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判断,毛泽东正式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以及系统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和领导方法是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他在其中深入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毛泽东基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虚怀观是”:“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遇事”这两个字上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心目中第一条就是“遇事虚怀观一是”,即“虚怀观是”。毛泽东认为“遇事”就是对所有时候、所有场合的所有事,都要实事求是。一时、一定场合、个别事情的实事求是是容易的,一辈子、所有场合、所有事情上的实事求是是不容易的。“遇事”就是排除任何选择性的实事求是。“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遇事”这两个字上;中心在“虚怀”,即本来无一物的自然状态的胸怀。

 如果胸中只有本本,一切从这个本本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那就不是虚怀的状态,而是教条主义的状态。他讽刺地指出:“教条主义是不落地的,它是挂在空中的。”“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如果胸中只有领导,一切从领导的意图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那也不是虚怀的状态,而是唯上是从的状态。唯上是从者眼睛只朝上看,不朝下看,看不到客观实际,看不到群众的要求。在抗战中,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胸中只有私心杂念,一切从自己的私利出发,而不是从本来的实际出发,同样不是虚怀的状态,而是个人主义的状态。他批评个人第一主义的人都不是老实人,指出:“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虚怀是谦虚的状态,而不是骄傲自满的状态。毛泽东认为,谦虚等于尊重实际,骄傲自满就会脱离实际。他在《实践论》中指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抗战中,他经常提醒各级领导和指战员要防止骄傲,特别要防止胜利后的骄傲。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一个月后,一二九师七七一团遭到日军袭击。10月25日,他致电八路军各级负责人,指出:“小胜之后,必生骄气,轻视敌人,以为自己了不得。七七一团七亘村受袭击,是这种胜利冲昏头脑的结果。你们宜发通令于全军,一直传达到连队战士,说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个艰苦奋战的长过程。”1944年,抗战胜利快要到来,毛泽东又多次提出防止骄傲,要求“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骄傲就会看不到实际,就求不到“是”,就会失败,这对任何人都不例外。

■“和气察是”:和气,就是民主,就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心目中第二条就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即“和气察是”。和气,就是民主,就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如果不民主,对人不尊重、不平等,骄气待人,盛气凌人,人家就不能交心、讲真话,你就听不到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就求不到那个“是”。所以,民主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认识论上的问题。

 抗战时期,毛泽东反复谈民主与抗日的关系。1937年5月3日他说:“争取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则为保证抗战胜利的中心一环。”“中国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任务的完成,没有民主是不行的。”1939年9月24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诺,在回答斯诺提的关于抗日与民主问题时,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是一个不民主的国家。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政府在民主民生政策方面,至今还没有什么变化。抗日而没有民主,是不能胜利的,抗日与民主是一件事的两方面。这是针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来论述民主的。

共产党通过民主领导抗日战争,首先靠的是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毛泽东指出:“由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小生产的家长制占优势的国家,又在全国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民主生活,这种情况反映到我们党内,就产生了民主生活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妨碍着全党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就影响到统一战线中、民众运动中民主生活的不足。”“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民主决策既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保证决策正确的重要途径。1942年12月底,毛泽东接见八路军新四军干部,当他听到陕甘宁边区有老百姓给一个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就高兴地说:这是天大的好事!那个老百姓很有觉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负,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他敢向我们一个分区司令员提意见,敢批评这位“长官”,你们看这有多么好!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为避免边区财政入不敷出,开明绅士李鼎铭等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在毛泽东支持下,经过充分讨论,参议会通过了相关决议。后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发扬民主,善察群言,广纳良言,就能够避免决策失误。

 毛泽东反对独断专行,强调提倡民主作风。1944年12月15日,他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讲话:“我们工作作风中的一项极大的毛病,就是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独断专行,而不善于启发人们的批评讨论,不善于运用民主作风。”“各级领导人员,有责任听别人的话。实行两条原则:(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们许多人中仍然缺乏民主作风,我们一定要改正这个缺点。”

 1941年,陕甘宁边区征收公粮20万担,任务太重,引起部分群众不满。6月边区县长联席会议上,下雨打雷,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遭雷击身亡。事后传出了一个农民说雷公咋不打死毛泽东的话。保卫部门要把这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不仅制止追查,而且把农民的想法装进了心里。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至少三次讲到这件事。他说:这件事“迫使我们研究财政经济问题,下决心搞大生产运动,一九四二年公粮减少了,一九四三年也减少了,这就解决了问题”。 可以说,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毛泽东善于“与人和气察群言”、作风民主有很大关系。

 ■“去偏归是”:“事情确需多交换意见,多谈多吹,才能周通,否则极易偏于一面”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心目中第三条就是“各去所偏”,“归于一是”,即“去偏归是”。

去偏归是,是毛泽东1941年夏秋为解决边区财政经济困难提出来的。当时朱德、任弼时以及西北局的一些负责人主张采取整理税收和发展生产的办法解决困难。林伯渠、谢觉哉等主张把基点放在节约和拖欠党政军的经费上。毛泽东下大力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同林伯渠、谢觉哉多次书信来往交换意见。8月5日,毛泽东致谢觉哉的信中说:“事情确需多交换意见,多谈多吹,才能周通,否则极易偏于一面。对下情搜集亦然,须故意(强所不愿)收集反面材料。我的经验,用此方法,很多时候,前所认为对的,后觉不对了,改取了新的观点。客观地看问题,即是孔老先生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你三日信的精神,与此一致,盼加发挥。此次争论,对边区,对个人,皆有助益。各去所偏,就会归于一是。”

此前,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他的另一篇名作《论持久战》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之一,就是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主观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客观地、全面地回答了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说:“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我们和亡国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对于速胜论者,毛泽东认为,“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毛泽东认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方法上都是偏于一面,都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特点。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他们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如果不注意,如果不知道这种片面性的缺点,并且力求改正,那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去伪存真”:“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心目中第四条就是去掉假的东西以求得真的东西,即“去伪存真”。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十六字法。在《实践论》中,他又提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这里着重探讨一下“去伪存真”。

毛泽东历来反对不诚实和弄虚作假的做法,重视求真求实、理论联系实际。1938年8

2022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及收获(六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