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角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角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探索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找出它们上面的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红领巾图)你在红领巾的什么地方发现角?(学生上前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钟面图)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课件红线标示)
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显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师:仔细观察,说一说角长什么样子?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师:除了顶点以外,还有什么?
师生共同观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2、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器。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为了便于区别很多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课件)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起来,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个角大?(展示两组角,第一组可直接判断大小,第二组是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
师:第二组无法直接判断大小,要怎么比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我这儿还有两个角(张口一样大,一个边长,一个边短),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生:边长的角大。
师:怎样知道哪个大?
生:两个重合。
比两个角。课件演示
师:哪个大?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记作:∠1
读作:角1 1
教学反思:
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能很快将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有角,一类没有角,这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角是尖尖的。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层面,教学让学生在剪刀、红领巾、钟面等实物上找角,并利用课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不足:
1、让学生画出不同的角,学生的思维受先前老师示范性的影响,有的学生画出的角张口方向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将问题的指向性再明确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探索眼睛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的比较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方法,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比给其它学生看,学生操作的全员参与面小,
有关角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