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 预防地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总结(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预防地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一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就是善待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我们周围经常有许多人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xxxx年4月26日12日40分左右,金安区马头镇陈台小学5名小学生意外落水,不幸身亡。鉴于此,学校在这里向每一位同学做出如下要求:
1、严禁学生私自在河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以防滑入水中。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3、严禁学生私自外出钓鱼,抓蝌蚪,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侵泡,而变得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侵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会滑入水中,即使没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如果不填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地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长树枝,竹子草藤等,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一边呼喊一边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水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在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果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该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营救。
同伴出现溺水情况后怎么办呢?万一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冒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叫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即橇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侧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处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未然,水无情,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泳,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时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主题预防地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二
经过此次公司举办的“揭至艾滋病预防控制”喧传活动,让原来朦朦胧胧的我们了解关于艾滋病病毒的知识,也有所感悟。12月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从艾滋病在中国的第一例报告提出到今天已经20年,这里有许多问题应该反省 :
从艾滋病在中国的第一例报告提出到今天,20年的时间中我们未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这里,我们应该反省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在20世纪的70年代,或者更遥远的过去,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处。艾滋病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那时候,虽然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合理的猜测和颇有科学依据的推论,但还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得到世人的公认……现在,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只是这种得了艾滋病争议不见得与科学有关…
现在我们应该把作为疾病的艾滋病和作为问题的艾滋病区分开。后者显然不是靠医生和卫生行政机关能解决的。艾滋病在中国不是头号的灾难,说“到20xx年,感染人数可达1000万”,是缺乏充足证据的;说由此“改革开放20年的成果将毁于一旦”,则完全是危言耸听。
艾滋病虽然不是头号灾难,但却是一个标识,它显现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在发展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检验着不同的人群、国家的价值取向和回应能力。在开放时代,疾病的流行不为国界所限,但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制度下,人们对疾病流行的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却可以是大不相同。
艾滋病在中国所显现出的,恰恰主要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是一些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作为转型国家所特有的问题。
首先,我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就存在问题:两年来,人们通常的说法是中国有84万感染者,但人们很少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来自官方的“估计”数。“到了20xx年中国的感染者将有1000万”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官方文件的另一个说法是在20xx年把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从20xx年的84万提出起,到20xx年如要达到150万,平均每年须增长近10万,要达到1000万,平均每年须增长130万,有没有这种可能?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大多在农村,为吸毒的人,他们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甚微,在“四免一关怀”(“四免”即对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药物治疗、免费检测、对其中的孕妇免费提供阻断药物、对艾滋孤儿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指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庭给予补助)政策出台之前也基本不消费公共产品,在20xx年时有些人就计算出4620~77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依据是什么?
在艾滋病问题上,一些人和机构对“认可、尊重和保护人权,反对歧视”这一当今人类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半心半意,而对来自国外的具体做法却盲目模仿,生搬照抄。我们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国外机构对我们的“政策开发”,但却缺乏使本国公众 特别是感染者和相关人群 参与立法、决策的制度性保障。
仔细想一想,在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方面,从对事实的认知,到做出生理、病理、流行病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解释,到回应 传递预防信息、采取预防措施、设立制度规则、进行行为干预、研制疫苗、药物、发明治疗方法,有多少是中国人的创造,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呢?当然,如果外国的做法,完全能解决中国问题,我们并非一定要标新立异,问题是即使在理念、规则相同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也是必要的,这一点,早已为经验所验证。
近来,卫生系统总结艾滋病防治未能收效的原因为:1.对严重危害认识不足;2.“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平衡;3.实际掌握的感染者比例低;4.宣传教育不够深入;5.干预措施覆盖范围太小;6.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差,艾滋病防治技术力量匮乏;7.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短时期难以根除。而在这里我们要提出的是:导致这7种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也正是改革在整体上必须突破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障碍。
要解决问题,就要设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官员问责的制度保障,就应改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的现状,将其收归国家机关,并给予职权、责任、编制和财政上的保障,应设立普遍覆盖全体国民的、城乡一体的、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障制度。
当我们在决策上把艾滋病对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的危害看得比对经济的危害更重的时候,国民的素质就与制度安排同等重要,它与制度并列成为艾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因为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缺少关爱、存在歧视和敌视的不和谐社会中,是不可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的。
回顾中国防治艾滋病20年的历史,我们的相关法律政策几经变化,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数从百余人增至十余万,而推测数则为几十万或百万人。反思这一过程,如果“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及“四免一关怀”的具体政策能早提出,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当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主题预防地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三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的影响
预防地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 预防地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总结(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