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及感悟 教材研读与教学设计心得体会(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我的发现: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
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
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二、展示台
1、过渡:
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三、课后作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三、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⑴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
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⑵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
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⑶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
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⑷ 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⑴创设情景:
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⑵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⑶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⑷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3、交流收获。
四、学生作文
xxxx
对于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知识与能力: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1、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说说《塞下曲》这着古诗的意思。
课文的背景资料。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泰安人。善于骑射。汉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凶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
预设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5、自主探究
(1)自学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1、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范读《塞下曲》。
(3)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1、总结。
2、教师出题目检测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5、自主探究。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2、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a、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容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了“沙沙”、“沙沙”的声音。师:假如这里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b、读中感悟。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没有……搜寻)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弓: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c、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a、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会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b、读中感悟。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都惊呆了!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呢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c、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3、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吗,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延展学习
1、总结: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出示跟老师读。学习《出塞》。
2、教师出题检测:
纯净的( ) 心爱的( ) 漂亮的( )
优美的( ) 宽敞的( ) 幸福的( )
对于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及感悟
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及感悟 教材研读与教学设计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