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瑶心得体会和感想 企业员工心得体会感想(七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天上瑶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寂静的春天》一书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兼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撰稿人所作,在认识到化学品的严重危害后,她顶着外界的舆论用四年时间写成此书,揭开了被政府掩盖的真相,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抵制化学品的滥用。
书中展示了不少滥用化学品带来的坏处,其中描绘的一个场景令我感到十分心痛——政府不分青红皂白洒下的农药铺天盖地,美名其曰是为了根除火蚁,却为天上的鸟、水里的鱼和地上奔跑的小兽带来灭顶之灾。知更鸟吃了中毒的火蚁后无力地拍动着僵硬的翅膀,在痛楚中挣扎着死去;洄游的鲑鱼在毒水中拼命将头探出水面,最终还是翻起了白肚皮;松鼠呼吸到有毒的空气,临死前疯狂地啃咬地面希望能缓解痛苦,爪子萎缩在胸前,死不瞑目……因为所捕食的昆虫已被毒死,扛过毒素的动物们也难逃饿死的命运。人类也不能好到哪儿去。脆弱的孩子最先中招;农民的牛羊吃了沾上农药的草后久病不起;蜂农的蜂群一群接一群地死去……在这个寂静的春天里,火蚁却悄悄孵化出新的一批卵,没有天敌的约束,原本不算威胁的火蚁彻底成了灾祸,甚至产生了抗药性!
这一切都是人类亲手酿成的,若想恢复成原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人类帮助培育幼苗,甚至永远都难以复原。
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或有针对性的病毒,或是使雄虫绝育来控制害虫的数量。这样的方法即经济、效果持久,又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一些地区已经成功实施。可惜在当时,更多的人只喜欢见效快的化学品。
通过此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品的危害性,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却正将人类推往一去不复返的道路上。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可以选择另一条路,那条路虽然人迹罕至,但能为我们提供保护地球的最后一个机会。
我们要感谢此书的作者,是她勇于面对舆论,敢于与权威作斗争以及极强的责任心使这本书得以诞生,环境运动得以发展;我们更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让大自然中的生灵得以快乐而又和谐的繁衍下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最新天上瑶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天心阁参观游览,本人是景区讲解员 ,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
天心阁有关的历史和文化。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阁有一个初步的
了解。(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国古
代有“江南三大名楼”的说法,分别为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
阁”;后来加上山东的“蓬莱阁”,誉为“中国四大名楼”;现又加上我们长沙的“天心阁”、
南京的“阅江楼”、昆明的“大观楼”、永济的“鹳雀楼” 并称为中国八大名楼。天心阁自古
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中的“长沙四大
古迹”之一。它处在古长沙城的地势最高点,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视为长沙
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0xx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500多年历史的古
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座园林景点。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叫做崇烈门,它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在1920xx年“济南
惨案”及在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
人带头捐款修建的。牌楼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崇烈门上的居中的这副对联
是“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它
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日寇。此联与崇烈门都是蒋介石所题。旁边的这副用篆书写的对联
就有点难以辨认了,“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
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 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
宁可捐躯。这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
扬。可惜崇烈门毁于文革时期,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牌楼是按原貌重建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与刚才我们看过的崇烈门是同一组建筑。亭中“崇德”
牌匾为蒋介石亲笔所题,有“怀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个匾上的“崇”
字少了一点,“德”字少了一横,大家不要以为写的是错别字,这是蒋介石临摹了中国四大楷
书之一的长沙人欧阳洵的欧体的写法,其特点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笔画。此亭内原有一门报时
的午炮,每天中午鸣炮三响作为长沙城计时的标准,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1946
年蒋介石为纪念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阵亡将士所建,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再振雄风,重
建家园”,这就是“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这副对联的由来。从1939
年9月至1942年元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有“百胜将军”称号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
岳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天炉”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
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
要正面战场之
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
雄的长沙城以不败的身姿屹立在世人面前。 现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楼阁,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了。有关天心阁的
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善化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其具体始建的
年代不祥。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
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 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
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
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 有的游客可能看过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它当时在天心阁封闭拍摄了两天,讲述的
就是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发生的事。一师范旧有一条小路同往天心阁,距离仅三
里多,这条路叫做“天心游路”。1920xx年春至1920xx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毛泽东
酷爱风浴,雨浴,遇大风雨时,毛泽东常独自一人来到天心阁月城的炮洞内读书学习,有时
又与蔡和森等人来到天心阁上游憩,畅谈国家大事。有一次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一道游天心
阁,蔡和森双眼凝视着远方湘江中的橘子洲,隐约见到洲旁一叶叶扁舟,即兴说出上联:“橘
子洲,洲系舟,舟动舟不动。”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 ,但一时无人对出下联。而毛泽东看
到当时天心阁漫天飞舞的鸽子,略有所思后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天心阁,阁栖鸽,鸽飞
阁不飞。”这副对联既对仗工整,又构思巧妙,成为长沙城家喻户晓的趣联巧对。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
《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
北长、东西窄的条状,大家看到湘江中的这个洲就是橘子洲,她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
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
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一边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 “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
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
场景。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
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为何称 “天心阁”呢?根据中国古代星像学,
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颗主寿命的“长沙星”,而阁楼建好
之后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阁”,是古人祭天神、
观星象的“灵台”;大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
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达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长沙仅存的一段古城墙了。公元前220xx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
刘邦建汉时册封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
2200多年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
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坚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
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 ,洪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
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
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固,增设炮台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
天上瑶心得体会和感想 企业员工心得体会感想(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