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感人 心得体会感言(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心得体会感人一
一、做一名合格党员,应该时刻铭记和实践党的宗旨
每名党员,当我们很神圣地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耳边回荡的那一刻,就注定自己树立了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宏伟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许多*员抛头颅、洒热血,换取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这是党员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党员一生所要实践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必须做到:
一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遇事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绝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遇到困难,要勇挑重担;遇到危险,要身先士卒,要为人民多做实事好事,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作为比较偏远的农村基层,我们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从事的工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直接服务基层群众,党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全体党员要深刻地认识到其重要意义。根据走访和调研,我发现我们的少数单位和少数人员在服务群众方面,缺乏一定的热情,服务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有些事情群众必须按自己的意愿去办,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全体党员在思想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
二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要严于律已,秉公办事,绝不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不占群众的便宜,占国家的便宜,在公与私面前,最能考验一个党员是否真正坚持了党的宗旨。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三农”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基层所支配使用的项目经费增多,这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支配使用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诚心诚意地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真正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践党的宗旨。
三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首先,党员要带头坚持党的原则,立场坚定,不循私情,守好自己的“阵地”;第二,对于一切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行为,要敢于斗争;第三,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畏*、挺身而出,敢于同一切坑害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做一名合格党员干部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必须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普通党员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要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约束自己,带头管住自己,做到“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头脑清醒”就是要讲政治,从大局出发,维护党的,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不为情所缠,不为钱所动,不为色所迷,不为酒所溺。“耳聪”就是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还要深入实际看真实*,要辩证地看问题。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三管”,即“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嘴,就是不要用公款乱消费;不要非议他人,更不要泄漏国家秘密。管住自己的手,就是不搞权钱交易,做到不贪不占,拒礼拒贿;更不要参与赌博。管住自己的腿,就是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要“走错家门,认错朋友”,要热爱大家庭,也要珍惜自己的小家庭。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名党员更应加强党性修养,要把党性修养作为自己一生必修之课,切实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把党性修养融入到思想工作中去。党性修养,具体体现在道德修养上。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一刻也未放松对党员的道德修养。*阐述*员道德修养的文章,都是在战争年代写成的。例如,*在其《为人民服务》中,首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纪念白求恩》中,更是倡导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在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总之,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作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必须严格按照*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办事。
三、党员干部要构建全新的观念
1、强化终生学习的观念
学习对于党员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一个不注重学习的党员,在事业上是不会有成就的;一个注重学习的党员,才能在工作中有创新开拓意识。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日理万机,非常忙。但是,他们照样挤出时间学习,仅从20xx年12月至今光是集体学习就达数十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对此,国内许多发达城市,都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全新目标,习总书记在学习心得中对党员干部学习提出:怎样学?学什么?如何学都有了要求。
今后社会对我们的素质要求是什么?是复合型、高度精干的人才。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读书学习已成为人们终身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加速变化着的崭新世界。要想振兴国家,振兴民族,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过去是学校“毕业意味着要找工作,现在是工作几年就意味着要找学上”。学习,不仅是为了工作打基础;工作也往往是为了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在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农村税费改革前,我们一年到头,催春播、促造林、抓秋种、忙冬修,对学习抓得不紧,也不主动找时间学习;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才认识到在知识积累方面,我们欠缺的比较多,在工作中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应当说,对许多人来讲,学习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可以这样说,“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将成为每名党员的追求。
2、强化惜时如金的观念
要牢固树立时间就是财富的观念,不虚度每一寸光阴。爱因斯坦说过,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确如此,人与人的差异不在于学历如何,不在于先天条件如何、也不在于原来的素质如何,而是在于你对时间的把握,在于你对机遇的把握。有人统计过,业余时间的学习,工作效率会更高。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驾驭好时间、利用好时间、限度地发挥时间效益。
老一辈革命家毛主席在晚年病重期间、眼睛看不清书的情况下,仍然让秘书读当天的报纸,有时晚上写读书笔记。老人家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值得党员终生学习。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那种学习的精神、劲头、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党员学习的榜样。
3、树立整合自身素质的观念
现代人才标准是什么?当然,我们的用人标准首要一条就是政治标准。除此之外还有新的标准。一是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是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二是各种文化的整合能力。就是能够科学地吸收、借鉴和利用不同国家的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先进文化、做到兼收并蓄;三是与别人共事沟通能力。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机关,不仅仅在于多少人才,而在于能够与人共事的人才有多少,这里有自身修养问题、人格力量和魅力问题、行为方式问题和情感控制问题等等。其中,人格的核心是品德,而品德的核心是襟怀坦白、公正无私、言行一致、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也正是我们*人所追求的。
4、树立普通党员也能干大事业的观念
有的党员认为自己职低位卑,人微言轻,想干点事也干不成;有的则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对此,一是要认清事业与岗位的关系,看到每个岗位都能成才。大家熟知的张思德同志,生前干的每项工作都很平凡,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不幸牺牲后,中央直属机关召开追悼会,*同志亲自到会作讲话,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几十年来,他一直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这说明,只要是革命工作,无论是什么岗位,都能做出贡献。二是要认清“小事业”与“大事业”的关系,看到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党的事业一部分。雷锋同志说得好:“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不同,但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只要融入革命大业之中,都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三是要认清事业与机遇的关系,看到只要想干事业就总会有机遇。有的同志认为事业能不能成功,主要是看有没有机遇。其实,一个人只要自身素质过硬,被社会所认知、所器重的机会就多;如果本身没有知识和才能,庸庸碌碌,成天等待“时来运转”,那只能像“守株待兔”寓言里那个懒惰的农夫一样,是永远不可能如愿的。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每个党员及党员干部才能跟上新形势的需要,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员。
最新心得体会感人二
9月30日,局机关举办了“知足感恩,知责尽职”教育活动报告会,邀请退休干部王清河同志作了一场题为《忆传统,保持艰苦奋斗传统;看变化,恪守尽廉良好品德》发人深省的报告,他根据沙洋的教育发展史和教师的待遇发展史的若干案例,悉数了目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来之不易。细细听来,想来,感慨良多。
在成就这篇心得时,有幸读到今年3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仲祖文的文章——《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文章对党员干部为什么“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怎样做到“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等问题做了细致、深刻、透彻的分析和阐述。
什么是足,什么是不足。这个问题几乎是有人类以来就与之诞生的命题,对足与不足的认识和追求,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认知和人生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真切、最真实的反映。
客观地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所谓“欲壑难填”、“贪得无厌”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从本来的意义上说,有欲望、有冲动、渴望实现自己的欲望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这本身并无好恶之分、优劣之别。在这个问题上自古至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理念。
其一是“知足常乐”说。就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满足,就快乐、就幸福、就充实,这是一种健康乐观的价值观,这样的人一生活得忙碌而充实,活得有滋而有味,活得幸福而快乐,我就想做这样一种人,当然做的还不够。
再者是“贪心不足蛇吞象”说。就是在生活工作、个人升迁去留等方面的追求没有边际,没有满足,富足了还想富足,回报了还要回报,价码越来越高,条件好了还要好。这样的人追求无度,欲望难填,一百个好都必须属于自己,九十九个也不行,这样的人常常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一生活得累,活得苦,活得难,在事业上容易栽跟头,和同志们难相处,为人们所不齿。
辩证地说,人是不应该满足的。这是因为:相对于人的自然的、本能的、先天的欲望和要求来说,自然、社会、组织、单位所提供的财富、岗位、机会总是有限的,总是不能让人感到完全满足的,总是让人们有缺憾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不应该知足,所以也就有了“随遇而安”、“小成即满”之说辞,告诫世人不要观望、停滞,而要奋起、努力。我倒是认为,对于足与不足,还是要辩证地看、要现实地看、要有取舍地看。该知足的一定要自知自足,不为所累,该不知足的一定要不知足,努力应对,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在人生旅途中有所斩获、有所进步、有所努力,让世人为之折服,让自己真正知足常乐。
我今年已50多岁了,想我50多年来,特别是参加工作30多年来,尽管能力不很强,水平不很高,本领也不很大。但是在领导和朋友的关怀、培养和支持之下,当然也有个人的努力、付出和奋斗,才一步步地走到今天。从一个农村粮,一步步经过商品粮、教师、业务干部,一直到今天的部门负责人。
和自己比,可谓步步登高了,和过去比,所谓可望而不可即的一般荣誉也都有了,和同学比也算有“脸面”了,如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在名利上、在生活待遇上、在经济条件上,我已足矣。
但我又不敢知足。父母、姊妹、家庭、亲朋好友给了我那么多,让我感到活的充盈,活的乐观,活的幸福。我应该讲点回报,并感恩戴德吧,从这个意义上,我不敢知足,也不能知足。
首先要知恩图报。我在我的这个单位已经干了整整13年。这13年的最大体会就是遇上了一批好人,我所经历的几任局长和分管局长,他们都宽宏待人,知人善任,又特别信任放手,做下属的我不努力、不付出、不追求完美都不行。特别是我的前任,是他慧眼识珠把我从一所农村中学选调城区学校,是他伯乐般的扶持把我调入现在的单位,还是他的睿智和提携又将他的位置交付与我,其实最值得我感恩的应该是他。
可惜,一场无名的火灾让他在异乡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算起来,到今年11月22日,他整整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我是一个重感情、知回报的人,可惜他无妻留世,子又留学在外,现叫我付出点什么也回报无门,心里其实一直充满着内疚,只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其次要干好事业。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单位所承载的使命并不像其他部门那样急难险重,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和气氛,可这也是党和政府的一份事业呀,尽管是小部门、冷板凳、轻工作,但我想:这总是工作吧,总要有人为之付出,总要有人为之努力吧。小舞台也应有大作为呀。所以,我要不负县局的领导,不负推崇我的朋友,不负我管理的同事们的托付,经过不断努力奋发,把小部门做大,把冷板凳坐热,把轻工作做重,在小舞台上实现较大作为。
最后我也没有知足的资本。时过境迁,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轮的变迁,我一天天走向衰老,我的知识储备也越掏越空,可绚烂多彩,变化莫测的万千世界却越来越难以认识和把握。新任局长赋予的使命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兴奋,感到压力,感到得心应手。在目前这个重新重视抓质量提高、重教学中心的工作环境中,我理所当然应该感到自己的不足,其实也不敢知足,好在我是一个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令我无所畏惧的就是不断接受挑战。
从上面的所思所想,又悟出这样一些感慨来:足与不足是动态的概念,是变动不居的价值观,是辨证地统一,该足的地方就要知足,知足超脱,知足自在。不该足的地方就不能知足,要有追求、有目标、有作为。概而言之,“名利上要有满足感
心得体会感人 心得体会感言(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