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雨衣小学生如何写 儿童雨衣怎么写(七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精选红色的雨衣小学生如何写一
聂永珍:女,1918年生人,赤水元厚镇妇女,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救助了红军伤员,解放后曾任红色义务宣讲工作。以下简称“聂”(在本剧中需2名演员分别饰演17岁、56岁、77岁的聂永珍)。
肖义武:男,现年69岁,聂永珍外甥,传承了舅妈红色义务宣讲工作,以下简称“肖”(在本剧中演员分别饰演25岁、69岁肖义武)。
小刘:红军战士,曾任朱德司令侦查员,在四渡赤水战役中负伤,被聂救下。以下简称“刘”
袁善文:肖义武舅舅,聂的丈夫,20岁左右
聂父亲:袁善文的父亲,为小刘治病。
保长:地方保长,聂的表哥,搜查窝藏红军人家
乡军:地方武装,为国民政府服务
红军战士:8-10名
村民:4-5名
当代年轻人:4名
服装、道具:聂(解放前村姑服装两套),肖(志愿者背心一件,70年代服装一套,普通衬衣西裤一套),红军战士服装8套,其他村民服装3-4套,草鞋10双,步枪4把,中国工农红军红旗一面,军号一个,大刀一把,村民穿着布鞋3-4双,背篓一个,竹筒一个、红药水、假发老年男女各一个,鲜花(可用仿真花)若干。(未提到服装道具根据现场排练情况增加)
1、 赤水河畔祭英魂(70年代)2’
【背景山歌:太阳出来照满山哦,红军哥哥要出川咯,共产党领导咱干革命哟,团结一心打豺狼咯喂】
【一个撑着竹筏的人出场,河边几个妇女在洗衣服,聂(50多岁)和肖(20多岁)抱着鲜花走出,两人走到河边】
妇女1:聂大姐,小武,早啊!
肖:周三姐,早啊!
妇女2:又来了渡口祭红军啊?
聂:(微笑点头)哎!(两人到了河边,把手中的花一朵一朵的摆在河岸上)赤水河的英雄们,我们又来看你们了!你们安息吧!
肖:英雄们,安息吧!
聂:小武啊,你看看,这条河,这个渡口,这么多年了,还是没变啊……
肖:舅妈,不是渡口没变,是您的心一直没变啊!
聂:当年,红军从这里一渡赤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斗土豪劣绅,分地主财物救济穷苦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打动着我们老百姓。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可在我心里,这些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2、一渡之战(1935年)2’
【动作戏:四渡赤水战役打响,军号响起,战士们冲上战场,冲锋陷阵,刘为了掩护战友们,受伤倒在了战场上。】
(8-10人)
3、军民元厚建深情(1935年)3’
【大部队到元厚场的时候在村口给乡亲们分发盐巴、发粮,宣传马列主义思想,贴标语,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几个红军战士在街口分盐,贴标语)
连长:老乡们,到这边来分盐吧!来,大娘,拿好!(把盐分给一位妇女)
妇女:有盐吃了!谢谢咯!
战士1:来拿好!
妇女2:谢谢!
战士1:老大爷,给!
乡亲1:谢谢!孩子,去吧,跟上红军,帮咱们穷人打天下!
乡亲2:红军叔叔,收下我吧!
战士1:连长?(询问)
连长:收下!
战士1:是!(对孩子)你跟我来!(下场)
乡亲3:(跑上,看着红军战士们)
战士2:老乡,你是来要盐的吧?来,给你!
乡亲3:我不要盐,我要枪!
战士2:要枪?
乡亲3:对,我要枪!我要革命!
连长:好!你要枪,我给你枪!老乡,我们要在这里留下干部,让革命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两个红军背着伤员上场】
红军3:连长……!连长,这是刘志同志,在青杠坡战斗中负了伤,没办法跟着大部队转移了。
连长:哦,我看看!
刘:(艰难)连长……
连长:哟,伤的不轻啊,必须尽快把子弹取出来。你在这里找一户人家,请郎中来医治!
战士3:是!
乡亲2:连长,这场上乡邻街坊我都熟,我带你们去吧!
连长:太好了!老乡,那就麻烦了!
老乡:诶!(众人准备走)
连长:……等等,不能给群众增加负担!
战士们:是!(红军背着伤员下)
乡亲2:我们隔壁袁老汉的儿媳妇聂永珍,她后家爹是开草药铺的,也懂一些民间医术,我带你们去她家吧!
战士3:太好了,谢谢!
(红军6-8人,群众5-6人)
4、聂永珍夫妇仗义救红军
乡亲2:聂大姐,善文兄
精选红色的雨衣小学生如何写二
同志们:
按照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在这里共同上一节党课,主要是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情况,和同志们一同交流一下心得、感悟和收获。
这次党课内容的设计想法和思路是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份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他强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此次主题教育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学习好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初心,寻找理想信念的根源。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经常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共产党人的“初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初心”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支撑共产党人度过那段的苦难的历史?为什么“初心”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会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红色精神的力量。
今天的讲课内容我就从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入手,回顾红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共同感悟什么是红色精神以及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一)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内容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对于中国工农红军这段长征历史,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简要概括:时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2年,行程65000余里(我们通常说的2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跨越14个省份,开始时的30万人,胜利会师后仅剩5万余人。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河流(其中大河24条),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的极限。通过以上的几组数据,我们可以想象,长征是一段多么艰苦艰难的岁月。
长征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壮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数不尽的坎坷劫难,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放弃。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以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之为“兴国之光”“东方魔力”“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感叹创造这种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为“神奇的队伍”。
(三)雷锋
红色的雨衣小学生如何写 儿童雨衣怎么写(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