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出产心得体会范本 农业生产感想(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农业出产心得体会范本一
1、建立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金石桥示范区一个。以月山、热泉、金桥、金南、导群村为中心的千亩示范片,辐射到熬头、珀塘、洞下、上井等村总面积4250亩,亩平均产量700公斤,主要种植品种为中浙优1号、y两优1号、t优227等。
2、积极响__县委、县政府的“北药南扩”号召,大力推进金银花产业化进程。成立了金丰金银花联合种植合作社,培育、引导、扶持金银花种植面积百亩以上的大户以点带面。全镇今冬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有望突破6000亩。
3、在珀塘村落实了一个510亩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
4、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准两优608、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玉米新品种长玉1号、中单808等,进一步推广水稻旱育秧、塑料软盘、抛秧、免耕直播等新技术。
5、培育种粮大户。培育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户,培育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户,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9户。
6、在月山、拖栗坪、热泉两村实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1200亩。辐射导群、税北、晓阳溪、游家桥、龙口、罗公湾、大田、东山团等12个村,面积3000余亩。推广背负式手动喷雾器40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20台。
7、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两期400人次,重点培训了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及时、准确的印发病虫害防治意见5期,5000份,并分片、包村、走访种粮大户,下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8、实事求是做好玉米、油菜种植面积的摸底、核实、上报工作。杂交油菜补贴面积20__亩,杂交玉米补贴面积3425亩。
9、会同财政所,认真搞好农业保险的资料汇总、上报、资金的转汇等工作。
10、协助工商、公安、农机等相关部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2次农资市场大检查和整顿,杜绝了假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在我镇的发生。
11、禁止耕地抛荒工作环环相扣。在与村(居)委会签订粮食生产暨禁止耕地抛荒责任状外,定期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禁止耕地抛荒工作大检查。发现大面积的抛荒地,责令村(居)委会或承包农户限期转包或耕种。目前,我镇尚未出现耕地抛荒现象。
12、加强了站务管理,严格考勤制度,杜绝上访事件和违纪违法事件发生。
13、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农业出产心得体会范本二
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师和科技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经费稳步增长,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科技成果产出(尤其是sci、ei论文)速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与技术转让初见成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到加强;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211工程”完成了中期建设任务;“985工程”建设通过论证。2015年度科技工作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
2015年度我校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27项,其中21项获奖,获奖率78%。“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等2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有4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sci、ei论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论文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质量呈上升趋势。全年sci、ei、istp收录论文共计368篇(sci论文281篇;ei论文61篇;istp论文2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比2003年增长78%。全校有140位教师发表sci、ei论文,sci论文数排名前三位:杨定(21篇)、李宁(16篇)、王贺祥(14篇)。学院排名前三位:生物学院(84篇)、资源与环境学院(49篇)、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49篇)。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张大鹏(5.634),累计影响因子最高的作者王贺祥(34.5)。
2015年度申请专利172项,其中发明132项,占77%。比去年专利申请量(111项)增加55%。授权专利51项,是去年的2.1倍,其中发明16项,实用新型35项,创历年最好水平。2015年申请新品种权6项,通过国家动物品种审定1项,计算机软件登记24项。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重大成果与技术的转化与推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校“农大系列玉米品种”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近14%。“旱稻系列新品种”建立了数千亩的示范区。“草业产业化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近12万亩,经济效益过亿元;“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体系”成果实现小麦亩产500-600公斤,累计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在小麦等作物上推广60多万亩,经济效益1.2亿元;“农大褐3号”节粮蛋鸡新增饲养2千万羽,累计近1亿羽,经济效益8-9亿元;“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示范推广1000万亩以上。“饲草、秸秆机械化加工技术与机具”辐射加工范围2万亩,为企业和农户带来经济效益800万元;“现代节水灌溉设备及技术”已经推广到北朝鲜、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土壤水分智能快速检测仪器与技术”在11个省建立了21个固定墒情监测站。“高效复合增产菌及其生产工艺”专利技术,以104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在美国上市的佳华生物科技公司;“高油玉米技术”成功转让给美国qti公司,标志着我国高油玉米研究工作继续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世界顶级种公牛在我校克隆成功,朱镕基亲自为克隆牛命名“大隆”和“二隆”。该项成果是中国在动物克隆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显著增长。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消除贫困科研奖1项。我校教授向国家提出了扶贫工作八点建议,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 “提出的建议值得研酌”。我校教师参与完成了《畜牧法》的起草工作,这是既《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法》(修订)之后,我校参与完成的第三部国家法律。我校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crdp)组织力量撰写的“关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若干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农村要情》全文刊出。
2015年度共申报项目944项,批准项目406项,批准经费1.80亿元。与去年相比,申报项目数增加188项,批准项目数增加120项,增长42%,结题项目153项。
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973”项目“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与调控机理”获得批准2500万元,使我校主持的“973”项目增加到6个,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3位。2015年基金委资助项目总经费2806万元,比去年增加40%。其中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86项(全国所有单位排名第19位,xx市排名第4位),比去年增加7项,资助率29%,比基金委平均资助率高10个百分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科技攻关及重大科技专项项目56项,批准经费5333万元,其中我校参与起草建议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启动实施,申报的“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得到批准,表明我校将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增效提出保障措施,在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863计划项目19项,批准经费1653万元;948计划项目6项,批准经费1360万元,国际合作项目48项,经费1310万元。
截止2015年12月15日,到校科研总经费2.22亿元(含到校未拨款253万元),比去年全年科研经费增加10%。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93亿元,占总经费的87%,横向科研经费0.294亿元,占总经费的13%。总经费中科技部拨款1.17亿元(占5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拨款2714万元(占12.2%),农业部拨款2517万元(占11.3%)。到校经费列全校前三位的学院是: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5102万元)、生物学院(3625万元)、动物科技学院(2748万元)。
2015年我校经多年建设的科研基地(中心)大部分通过验收。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国家饲料工程技术
农业出产心得体会范本 农业生产感想(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