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和赏析(推荐)一
君子阳阳
朝代:先秦
原文: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注释:
君子:指舞师。阳阳:洋洋得意。
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我:舞师(君子)的同事。由房:为一种房中乐。毛传:“由,用也。国君有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一说由房即游放。
只且(音居):语助词。
陶陶:和乐舒畅。
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
由敖:当为舞曲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郑笺:“右手招我,欲使我从于燕舞之位。”朱熹《诗集传》:“骜,舞位也。”
译文:
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诗经故事:
也许是琬儿的思念感动了上苍,那一天许阳真的回来了。
那是一个明媚的中午,许阳骑着一头高头大马回了家乡,下马后他就兴高采烈的吹起了笙簧,好听的乐曲让琬儿的脸上开满了鲜花,一曲过后,许阳笑着一手拿笙簧,一手忙招着呼唤琬儿,两人相扶着进了东房,久别胜新婚,娇羞的琬儿,从心底里觉得欢畅。
事毕,未尽兴的许阳竟又拿着琬儿在院中跳起了舞来,他左手拿着一把不知从何处变出来的五彩羽旄,右手拿着琬儿同舞,弟弟们领着谷儿不知从何处钻进了院中,开心的笑着看着她俩舞蹈,一家人欢快无比,其乐滔滔。
突然琬儿的`脚下下被什么一绊,她一个踉跄吓得醒了过来,哪有什么欢笑?哪里来的会么舞蹈?枕边仍是空空冷冷,窗棂中洒下的月光,如清水一般照在她的床前,这月儿可照着了远方无眠的他?
鉴赏:
关于此诗题旨,历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说:“《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说乐官遭乱,相招下属归隐,据诗中“招”字为说。朱熹《诗集传》认为“盖其夫既归,不以行役为劳,而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说征夫归家与妻子自乐,据诗中“房”字为说。从诗文本身来看,是描写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面。执簧、执翿与《邶风·简兮》中伶官执籥、秉翟相似。说明东周王室衰微,苟安洛阳,仍有专职的乐工和歌舞伎以供统治者享乐。
诗共三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 “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 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 “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牛运震《诗志)评曰:“读之有逸宕不群之概。”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2023年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和赏析(推荐)二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23年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和赏析(推荐)三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4、培养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在诗中的表现,体会其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
诗经国风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