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十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篇一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 vy^2)1/2=vo^2 (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 h)^2=m_π^2(r 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篇二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 f2x ……… fnx=0

f合y=f1y f2y ……… 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ⅱ)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

(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

(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篇三

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c.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数学表达式:a=f合/m;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篇四

1、功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2、功率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力

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

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或。

6、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 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

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

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

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 gt2

12、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单位:赫兹(hz)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14、向心加速度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大小:

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5、向心力

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大小: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为

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是效果力。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认为物体多受了个向心力。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

16、万有引力定律(a)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7、人造地球卫星(a) 卫星环绕速度v、角速度 、周期t与半径的关系

19、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解决宏观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补充: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篇五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十四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