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地质野外实践心得(4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野外地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半时间,拓展训练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从信任背摔、空中单杠、孤岛求生、翻越毕业墙活动中,我们看出,有了竞争机制(比赛、奖惩),为了完成任务、取得胜利,就必须合作,必须建立团队。但并不是有了团队就万事无忧了,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要领导有力、分工明确,要彼此信任、理解和包容。这样我们的目标、任务就能够完成得又快又好。以便达到胜利的彼岸。
在所有的训练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翻越毕业墙”这个项目。毕业墙有4。2米多高,且没有任何保险措施,当大家走到训练场地的时候都议论纷纷,那么高的墙要翻过去确实是很困难的。开始,大家也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起主意来,比如要拿个竹篙撑上去什么的,可是教练回答我们的却是什么道具都不能用。最后大家协商的结果是用搭人梯的方法,左边和右边各站一人,踩着他们的肩膀上去,先爬上去的人再用手拉下面的人上去。自豪的佳居乐人心中都暗暗鼓励自己要勇敢,踩上队员肩膀的时候,身后有几双大而有力的手顶住背部及臀部,一股力量在支持我们向上攀越,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油然而生,也充满了勇气。最后,当所有人出色的翻越了毕业墙后,大家的欢呼声使我知道了这是我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教练告诉我们,70多人的团队仅在11分钟不到全部翻越,已打破了他们多年所带团队成功翻越毕业墙的记录。从此也可以看出,人的潜能是需要挖掘的,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拓展训练的项目对人的体能的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对人的心理的挑战,而且也会感悟到、体验到它是一项让每个人在心灵和精神上都有一个新的超越,从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的活动,你会发现人的潜能真的是巨大的。这个训练项目告诉我们:挑战自我,没有不可能的事,不要轻易说“不”,要重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只有众志成城,并有条不紊行动的前提下,方可顺利完成目标。
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2、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做过电网项目时,大家先不急于过网,而是每个人找好自己的位置,充分论证,最后一举通过。
3、应学会遇到问题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困扰,有些印象其实是主观的臆想,需要你的耐心和智慧,通过分析、判断,充分了解它的本质,通过组织、协调达到目标,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建立多赢的局面。
4、从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在工作中,各单位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5、作为领导,要看到差异,容纳差异,协调差异,利用差异,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差异中塑造一个完美的集体、完美的团队。这是我从老师的讲解里领会的一种精神。
6、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身上,而自己却从未真正运用的力量。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收获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间接经验和总结。它改变了我这些年来的思维模式,超越了自我,认识了团队的巨大力量,也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意义。也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描写野外地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一.前言
实习的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实习意义:本次实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习现场和土木工程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我们获得了感性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实际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为以后土木工程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野外实习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
二.区域地质构造与地层
此观测路线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南约1000米。本区为丘陵区,地层零星出露于高地和沟谷,因此观测线沿地层露头布置,按地层顺序,由老至新进行观测。观测路线从南山村北开始,至仁义村东止,全长约4000米。
观测路线上零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部分地层。观测路线上出露的岩石有第四纪沉积物,泥质岩,砂岩,铝质岩,石灰岩和煤层。可以看到的构造有节理,崩塌,正断层,平移断层,平行不整合线,角度不整合线等。
三.区域气候条件
峰峰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年干燥度为1.4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
(3~5月):升温快,少雨雪,多风沙,气候干旱。3月份的月均气温是7.7℃,4月份升到15.1℃,5月份再度上升达21.4℃,其中4月份升温幅度为7.4℃。春季是日较差全年的季节,其中5月份,平均为12.7℃。由于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南风北风交替出现,大约每隔4至6天就有一次天气过程。历年风速14m/秒。
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2.7%,由于气温迅速升高和水份增加较慢,使春季的相对湿度为全年最低值。历年3月至5月的最低相对湿度甚至降为零。稀少的降水抵偿不了蒸发的水分消耗,因而形成"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5至6级的大风,出现较严重的风沙现象。历年4月最多沙暴日为3天。春末至夏初,往往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峰峰矿区焚风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影响峰峰矿区气温明显偏高。年平均气温比邯郸市区高0.5℃,比肥乡县高0.9℃。这是由于冬春秋冷空气较强,夏季冷空气较弱之故。
夏季
(6~8月)炎热多雨、降水强度大、集中、变率大。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7月平均为27.0℃,是全年最炎热的月份。极端气温41.9℃以上,降水量占全年的降水量的67.0%。雨日较多,日雨量≥0.1毫米的日数,6月8天,7月13.1天,8月11.2天。夏季降水又以7、8月为最多,平均降水量7月为178.0毫米
野外地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地质野外实践心得(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