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语文老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语文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您好!这封感谢信是学生我专门为您好写的,感谢您从开学

以来到现在的251天里为我们辛苦地付出。老师,您辛苦了!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师恩若泉深似海,不知感谢如何言!”老师为学生付出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又很少很少,我们学生深知老师辛苦啊!做老师辛苦,做语文老师更辛苦,虽说语文是从小学到大,但要学通学透却是很难,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水平很高,而且每教一篇课文,就要用心去感受这文章,才能了解文章的寓意,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这寓意,欣赏这文章。您是一位很优秀的语文老师课上得很生动,很好,最难得的是每一节课上您的脸上都洋溢着美丽的笑容。您不单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您敬业奉献,爱生如子。您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

人们总喜欢把老师比做“蜡烛”“园丁”,我觉得老师更像树叶,小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树叶总在最好看的时候落下,现在我懂了。因为炎热的夏天,人们需要树叶,所以它长得十分茂盛,为人们遮挡阳光,到了秋天,天气凉了,人们不需要树叶了,所以树叶黄了,也累了,落下了。老师就像这树叶,让学生留下最美的回忆。

老师,太多言语,太多感谢,我无法表达。就让这《声声谢》,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吧!

寻寻觅觅,思思想想,感感激激谢谢,乍写未写时最难下笔,三句两段淡文,怎谢您,师恩似海?师好也,吾感激,却是不懂表达,满肚谢语堆积,说不出,如今写下与您。有点害羞,独自怎说感谢?左思更兼右想,到下笔,字字句句。这师恩,怎一个谢字了得!

得,啥也不说了,就多了就罗嗦了,一切尽在不言中。最后我再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吧!

老师,感谢您树叶般的爱!我这寸草心,怎报得您三春晖?在这就真诚地祝您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快乐每一天吧!

您的学生:

主题语文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领悟的过程,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我校20xx届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提升我校20xx届高考语文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以下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打算分为三轮:

第一轮(20xx.7—20xx.12)重在全面梳理高考知识,夯实基础,兼行写作专项训练;

第二轮(20xx.1—20xx.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

第三轮(20xx.5)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为了使语文复习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现制订一个具体复习方案。

一、一轮复习策略 (20xx.7—20xx.12)

(一)、7月8日— 8月31日:

1、复习教材必修1-5文言文——回归教材,系统梳理,重视归纳。突出四个重点:

(1)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以习题形式分类梳理教材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和意动)。

(2)虚词:梳理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常见用法。

(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固定句式、省略句。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文言文训练文本,筛选整理200条古代文化常识。

2、文言断句专题训练,穿插成语复习,掌握成语运用常见7种类型。

3、文言翻译专题训练,穿插病句复习,学习掌握病句六种类型。

4、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穿插图文转换复习。

5、文言综合训练,穿插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复习。

(二)、9月1日—10月31日:

1、古代诗歌鉴赏的专题复习。

(1)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分类积累复习: ①送别类,②.思乡类,③.愁苦类,④.节操类,⑤.闲适类 ,⑥.战事类。

(2)古诗中常见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积累复习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白描,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象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通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拈连、移就、互文、顶真、引用、叠词、倒装、省略等。

(3)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技巧指导。

(4)诗歌语言(语言风格、诗眼、炼字)。

(5)诗歌情感、主旨鉴赏技巧。

2、名句默写。

(1)要点:落实高、初中必背篇目的背诵和默写。

(2)措施:①挖空填写,做到篇篇落实。

②挑选重要名句,强化理解记忆,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③利用早读,强化过手练习。

④利用现成资料,细水长流式默写考试。

3、作文序列训练:立意、拟题、开头、结尾训练

(三)、11月1日—12月28日:

1、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指导及相关专题训练。

2、文学类小说和散文阅读技巧指导及相关专题训练。

3、实用类传记和新闻阅读技巧指导及相关专题训练。

充分利用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结合经典高考试题进行。复习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培养阅读能力,掌握读懂文本的基本方法,读懂题目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提高应考水平。

4、作文论证方法训练。

(四)12月29日—1月15日:

1、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的专题训练、一诊模拟训练。

2、针对根据“模拟考”和“一模”情况,有针对性地、专题式的查漏补缺。

二、二轮复习策略。(1月中旬—4月下旬)

(一)1月16日— 2月20日

1、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弱势环节复习。

2、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

3、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真题,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二)2月21日— 3月31日

1、偏重阅读古诗文与现代文。

2、练习作文的写作,关注国内外热点新闻。

3、多做模拟题。

4、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三)4月1日— 4月30日

1、重点是作文

2、整个二轮复习已近尾声,要检测一下学生二轮复习的总体效果。

三、三轮复习策略(5月1日—6月6日)

(一)5月1日—5月31日

1、研读考纲,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2、大量做模拟题,要注意准备纠错本,记录自己的弱势环节,做好查漏补缺。

3、多看优秀范文,营造作文亮点。

4、回归真题,多做各校模拟题。

(二)6月1日—6月6日调节,可适当看书,保持良好心态。

第一轮复习要覆盖面广,每个考点逐一训练,分项落实,要求学生人人过关。

第二轮复习要抓重点,在分项训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解题规范。

第三轮复习要综合和总结,要做套题。除套题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历

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

主题语文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一、指导思想:

1.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原则和语文教育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知道,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应联系生活,扎根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取得应有的成绩。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在现代文上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文言文上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目标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

语文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语文老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