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 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初中(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演示实验可见度高,我用的是激光器和光盘,加上光学实验室良好的遮光效果,提高了可见度,尤其是角度的变化,两角相等这个知识点,处理得很到位
2:对反射光路的处理,也是我自己感觉得意的地方:我要求作图必须有6要素,完整,也好记,用了八个字:一面一点二角三线,学生反应不错。
3:反射规律口诀化,也是我的得意之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
4: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处理,比书本上到位,尤其是加入光污染等知识,很好的巩固了这个知识点
1:三线共面的实验验证太牵强,演示效果不明显
2:反射光路图的画法,很不到位,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没有几个同学做得叫我满意的,主要体现有:垂直不画符号,法线不画虚线,两角相等不做标记,这都是我要求不严带来的。
3:没有强调潜望镜的作用,这是遗漏,今后要注意补火。
4:作业题学生反应偏难,偏多,课堂上没有办法完成,尤其是作图题比较多,要花的时间也比较长,学生叫苦连天
1:这一节与几何关系密切,要注意补充,复习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互余互补的问题,可以写进预习作业中去
2;三线共面的实验探究,是一个考点,这节课弱处理了,以后要找机会补救,最好是做题,通过做题加深印象
3:反射光路图不是一两天能解决好的问题,要常抓不懈
最新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当光由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或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6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7光心:通过它后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的点叫光心。
8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焦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9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10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过焦点的光折射后平行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11照相机的原理:u2ff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幻灯机的原理:f2f倒立放大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3放大镜的原理: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4照相机的结构: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d.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1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16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17显微镜的镜筒上有一目镜,和一个物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
18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19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光决定。
20色光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最新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我平时上课自认为教材很熟,备课时常常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课堂上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改进也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实验中的激光灯的光束效果不明显,所以想到了用香火制造烟雾;烟雾需要收集并保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并且就地取材把实验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仪的空盒子倒置过来即可;由于涉及到角度问题,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贴上自画的量角器,并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复斟酌改动多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
一、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
二、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
五、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
六、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最新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参考答案:c
光的反射练习题(判断题)
(1)树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树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质上没有区别.( )
(2)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 )
(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着或背着月光走时,看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
答案:
(1)× (2)√ (3)×
光的反射练习题(填空题)
(1)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
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
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
(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
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
(5)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
答案:
(1)60°,20°(2)67.5° (3)镜面反射,漫反射,漫,镜面反射
(4)无数,一 (5)0°(6)75°,130°
以上对光的反射练习题内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哦。
光的反射同步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
(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
a.θ/2 b.θ c.2θ d.0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8)一条光线在物体
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 反射弧的分析与心得体会及感悟初中(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