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遥感心得体会和方法 灾害遥感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灾害遥感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3月28日,市长主持召开北山滑坡群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现场办公会议。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区、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市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分别听取了省地矿局第一勘查院关于北山地质灾害情况,区、区、县政府关于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就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对北山滑坡群综合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早布置、早落实、早安排,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市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全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611处,特别是、城区范围内的北山滑坡群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属特大型地质灾害,且一直处于蠕滑变形状态,直接威胁着35家企事业单位、4所学校、5座寺院、4715户居民,3.2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相关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细化防灾减灾预案,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有序、有效开展。
会议要求,市县区两级要继续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级”网络体系,动员全社会,特别是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市国土资源局要牵头完善市级群测群防网络,健全市、县区、乡和村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市、县区、乡镇网络由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抓总,村级网络要由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户代表组成。各县区政府要将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名单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天政办发〔〕34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三查”工作,在4月底前再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并将填报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汇总表、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报送市国土资源局。要建立好“三道”防线,即建立排查、检查及早发现灾情、险情的第一道防线;建立针对灾情、险情及时落实监测预警工作的第二道防线;建立灾情险情严重或险情加剧的情况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的第三道防线。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预防地质灾害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落实“预防、避让、治理”的六字防灾措施,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分轻重缓急,该预防的提早预防,该避让的及时避让,该治理的坚决治理。按照“避让为先”的原则,各县区政府要自筹资金,专项用于重点治理区段内居民避险搬迁工作。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全责,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相关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推诿扯皮,行动迟缓,甚至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会议议定:
一、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全市地质灾害信息畅通。各县区政府、市应急办及国土资源、水务、气象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要及时相互通报雨情、汛情和灾情,确保及时预警,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应急队伍,确保发生灾情后能够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二、详实核查登记,认真做好避险搬迁工作。、两区政府对城区北山滑坡区域居民避险搬迁工作负总责,由两区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对急需搬迁的区域进行详细的核查登记,摸清搬迁户数,核准搬迁成本,为实施搬迁提供可靠依据。尽快组织搬迁,同时,两区政府要对北山治理工程分阶段提出防治方案,统筹财政、建设、水务等部门的相关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治理。
三、多方通力配合,加大地质灾害项目争取力度。各县区政府特别是、两区政府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早做好项目可研,形成完整资料,建立全市地质灾害项目库,分年度积极争取省级及国家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区政府要拨付北山地质灾害项目专项经费,明确责任和项目实施主体,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北山地质灾害重点治理项目在国土资源部立项。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监测机构。根据省编办(机编发〔〕2号)文件精神,市编办要尽快批复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谷、武山、秦安五县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张家川两县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监测任务繁重,市编办要参照省编办文件精神,在、张家川两县一并设立相同规格的地质环境监测站,确保全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有序开展。市国土资源局必须在四月底前完成市、县区两级应急监测机构的组建任务,及时开展工作。
五、科学合理部署,加快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各县区要抓紧实施国家及省市已批复的治理项目,在汛期前对一些危险地段及时排除险情。要抓住汛期前的有效时机,积极开展工程治理,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设计科学、治理有序。县政府要对一中崩塌地质灾害自筹资金,先行治理,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将依据市国土资源局对各县区地质灾害的调研情况,适时在财力方面给予一定补助支持。
六、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架设高音喇叭,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或召开座谈会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的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要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明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商业开发拆迁的区别,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最新灾害遥感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为提高我校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台风、大雪、洪涝、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助反应。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成立校园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救灾工作。救灾领导小组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如下:
由主管院长担任总指挥,净月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副总指挥,副主任担任各组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成员担任组员。下设救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地点设在综合管理科。
(一)及时向市教育局汇报灾情和救助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处理校救灾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和日常事务。
(二)联系区民政局,做好救灾物资的登记、收集、保管和分配工作。
(三)负责灾后防疫和校园卫生整治工作,联系防疫部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
(四)落实灾后校园各项安全规范和措施,监督检查灾后学校饮水,食品卫生工作。
(五)做好危困教职工的救助和校园灾后重建工作。
(六)保障救灾信息畅通,做好救灾宣传,加强灾后值班纪律。
应密切注意气象、地震和灾害预报部门发出的灾情预警。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总务处必须立即向市教育局和区救灾办报告有关情况,启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灾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救灾工作和受灾师生生活安排情况。
(一)救助领导小组进入工作状态,研究确定救灾工作事宜。
(二)迅速组织受灾师生按照预案,紧急转移,安排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工作。
(三)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救助申请。
(一)保卫处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课室、地下排水管道、配电房、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及时整改。
(二)保卫处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全校二千多名师生,做好疏散撤离学生工作和转移保护学校贵重物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进行疏散撤离演习一次。
(三)办公室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系统、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通过学校通讯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及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四)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随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接到台风、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五)在发生灾害时,后勤人员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和衣盆摔落伤人。
(六)各处室、年级组、班主任负责关好室内门窗。电脑室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内电脑总电源的开关。
(七)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九)灾后要科学安排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最新灾害遥感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为建立健全应对各种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自然灾害紧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和危害,不断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手段,提高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
以防为主。把灾害预防作为减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提高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紧急处置能力。
分级管理。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实行“分级管理、按级负责”。除全市性特大、特殊自然灾害外,一般及重大等级区域性自然灾害由镇政府负责组织处置,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二)适用范围
凡在镇靖镇地域范围内因发生的局地暴雨洪水、河流超标准洪水、水库垮坝洪水和干旱缺水等水旱灾害,暴雨、冰雹、暴雪、龙卷风、浓雾、高温、雷击、沙尘暴、寒潮、霜冻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及其它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适用于本预案。
凡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一)预警性自然灾害。县民政局和县气象台以及县防汛指挥部等灾害管理部门发出自然灾害预警性通知,相关预案即启动。
(二)广泛性自然灾害。造成全镇较大范围群众无法维持“吃、穿、住”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必要条件的状况。
(三)区域性自然灾害。受灾地区在实施救助过程中,提出紧急援助请求或需要给予紧急援助的灾情。
(四)其他重大自然灾害。直接危及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灾情。县级预案启动的同时,本预案相应启动。
镇靖镇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宋勇树担任总指挥,镇长薛向东担任副总指挥,其成员由镇属各单位主要领导、派出所所长、镇卫生院院长、学区校长、各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镇分管民政领导和民政工作站站长组成,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在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镇防汛指挥部的直接指导下,负责救灾紧急援助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一)镇靖镇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主耍职责是:
预案启动后,会同镇有关站所、镇属有关单位及各村委及时调查统计灾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以及开展救灾紧急援助工作的综合情况,及时报上级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根据具体受灾情况和救灾紧急援助实际需要情况,经镇政府批准后,统一组织实施救灾捐赠活动。
指导镇民政工作站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确保受灾市民的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处理和焚化遇难者尸体。
(二)镇靖镇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宣传动员、后勤保障、转移安置、接受捐赠(募集)、恢复重建以及遗体处理等专门工作小组。职责分工如下:
综合协调:主要负责灾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等工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提出工作建议
灾害遥感心得体会和方法 灾害遥感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