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舆情危机意识心得体会 提高舆情风险意识(八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增强舆情危机意识心得体会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推动学校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教育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组长:张晶晶副组长:靳丽董平组员:任治奇郝瑞网络舆情兼职工作人员:姚新新
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我校的良好形象。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送信息—处置舆情。
(二)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上社情民意工作机制
各抓级领导、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谁主抓、谁负责”,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
-1-
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网络舆情工作落到实处。
2.严格网上社情民意办理时限要求和工作质量
(1)明确办理时限。各抓级领导、年级组必须在发现网民发帖时起后5小时内,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予以回应(含休息日、节假日);对能够迅速解决的一般问题,要在网民发帖后24小时内作出正式解答;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回复中说明情况并承诺办理时限,但办理时限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须报主要领导审定。
(2)规范回帖内容。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我校教育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抓级领导要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同时坚决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及语意不通等问题。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要增强回复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回复内容既一语中的,又切实可行,坚决杜绝用应付式、程式化语言回帖或含糊其辞的现象。对于蓄意散布虚假信息,恶意诋毁教育的言行,予以有礼有节的应对,并做好解释沟通,矛盾化解工作。重大舆情处置后,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防范负面舆情出现反复。
(3)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学校在认真排查梳理网民提问之外,-2-
要加强与系统内相关学校的沟通,特别是网民提问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即网络舆情涉及年级、科组作为牵头单位,确保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牵头落实办复责任,并按照规定的办复时限完成网络舆情办复工作。
有关增强舆情危机意识心得体会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盟委、市委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领域预警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特制定如下工作预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不动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市应急管理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组成,成员由各股室负责人组成。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股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通过网络、群众反映、结合实施查阅的方式,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第一时间上报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宣传部。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或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相关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有关人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对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有关增强舆情危机意识心得体会三
“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五心”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忠诚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平民之心、宽厚之心”。答好“三问”,前提必须常怀“五心”。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搞清楚、弄明白我们的一切都要围绕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力量,必须扎根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天、是地,我们是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
“为了谁”,就是在思想上坚持人民至上,在工作上抢抓第一要务,在实践中切实改进作风;“依靠谁”,就是在思想上相信群众,在工作中发动群众,在组织上带领群众;“我是谁”,就是始终牢记党员身份,不忘干部形象,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真正把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刻认识时刻体现在具体行动上:牢记“为了谁”,要时刻践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立足船闸,服务船民”的宗旨。船闸工作必须为大局服务、为航道事业发展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为船民服务,担负起建设现代化船闸,管理好、使用好船闸,让船民宾至如归的使命和职责。坚持“依靠谁”,要充分相信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诚恳接受群众监督。船闸工作必须是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换位服务,以人为本的观点指导船闸工作,用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多维的视角、务实的理念指导位船民服务。认清“我是谁”,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勤政敬业,清正廉洁,努力实现船闸队伍一流、成果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的奋斗目标。
解决好“三个谁”问题,引领增强“五心”,做到始终怀揣“五心”:
一是对党的事业的的忠诚之心。忠诚是官德之灵魂,也是为官之首要,领导干部只有做到对党忠诚,才能把党的宗旨转化为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才能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工作,才能自觉站在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用权处事。在工作中,要突出做到以“法”的理念、“高效”的节奏、“严谨”的程序、“廉洁”的作为执行管理,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严守做人律己红线。
二是对群众的敬畏之心。敬畏之心乃人性本有,敬畏人民,就是要弄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是为民用权,而不是高高在上、麻木不仁;是为民谋利,而不是营私舞弊、贪污腐化;是情系于民,而不是视人民为“刁民”。要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必须克服拖拖拉拉、慢条斯理,做到雷厉风行;必须克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做到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勇于担当;必须克服坐以待办、被动作为,做到沉下去、走出去,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必须克服推三堵
增强舆情危机意识心得体会 提高舆情风险意识(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