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活动实践报告范文 文创活动总结(2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文创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精)一
华山文创园区所在地的名称由来,在清朝时期原称三板桥庄大竹围,至西元1922年,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废台北旧有街庄名,改称「桦山町」。而「桦山」的名称乃取自日本治台的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的名字而来,当时位于桦山町包含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院址),桦山货运站,台北酒厂等政府单位,是日治时期台北市都市计划所规划开发的地区。其中桦山货运站于1940年,因台北火车站改建,在桦山町增设货运站,与台北酒厂的铁路酒厂支线相连。至国民政府时期再将「桦山」改为「华山」,并沿用至今。
至于目前在华山创意文化园区所见的建筑物及设施,其前身为创建于1914(大正3)年的日本「芳酿社」,初期以生产清酒为主,并首创以冷藏式制造法克服气候因素产制清酒,是当时台湾最大的制酒工厂之一,雇用员工达400人。至1922年(大正11年)台湾总督府实施「酒专卖制度」,颁布『台湾酒类专卖令』,实施专卖制度后先以租用再正式予以收购,改称为台北专卖支局附属台北造酒厂。1924年台北专卖局裁撤台北专卖支局,再更名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酒工场」,并改以制造米酒及各种再制酒为主。
1945年,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改名为台湾省专卖局台北酒工厂。1949年,因专卖局改制为菸酒公卖局,再改名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台北第一酒厂。早年生产价格低廉、以树薯为原料的「太白酒」成为一般民众日常消费的最爱。大约从五十年代中期,米酒的产量逐渐增加,酒厂配合政府政策,研发各种水果酒,开始了台北酒厂的黄金时代,甚至获得「水果酒工厂」的称号,也开启了「台北酒工场」的黄金时代。至1975年再度改名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台北酒厂」,习称「台北酒厂」,并沿用至今。
目前华山全区范围共7.21公顷,园区内的建筑是以厂区进行阶段性的扩建,具有台湾近代产业历史上的特殊价值与意义,其制酒产业的缩影不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见证了从日治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的台湾酒类专卖的历史。目前华山园区所保存完整的日治时期制酒产业建筑群更是一座产业建筑技术的博物馆,兼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之建筑构造技术与工法,极具建筑史学上的意义,也因位居市中心精华地段,又兼具都市整体发展的指标性意义。
但随着经济发展,位于台北市中心位置的酒厂,因为地价昂贵,加上制酒所产生的水污染问题难以克服,于是配合台北市都市计划,于台北县林口购地设置新厂。1987年4月1日,台北酒厂搬迁至台北县林口工业区,华山作为酒厂的产业历史故事也画下句点。
其后1997年金枝演社进入废弃的华山园区演出,被指侵佔国产,艺文界人士群起声援,结集争取閒置十年的台北酒厂再利用,成为一个多元发展的艺文展演空间。「省政府文化处」与「省菸酒公卖局」协商后,自1999年起,公卖局将旧酒厂委讬省文化处代管,省文化处再委讬「中华民国艺文环境改造协会」经营。台北酒厂正式更名为「华山艺文特区」,成为提供给艺文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使用的创作场域。
精省后,华山艺文特区转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管理,亦曾短暂委讬「橘园国际艺术策展股份有限公司」继续经营,除前卫艺术展演外,也引入设计、流行音乐等活动。
2002年起,文建会开始计划运用菸酒公卖局民营化后閒置的酒厂进行旧空间活化再利用。同时为解决华山长期艺术表演权与公民使用权之间的争议,乃整并调整为「创意文化园区」,作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之特别用地。后来经过一年封园全面整修,在2005年底结合旧厂区及公园区的「华山创意文化园区」重新开放供艺文界及附近社区居民使用至今。转型之后便并针对周围环境景观进行改造,将园区规划为包含公园绿地、创意设计工坊及创意作品展示中心的创意文化园区,目的在于提昇国内设计能力、国民生活美学,提供一个可让艺术家交流及学习,甚而推广、行销创意作品的空间。
2007年2月文建会以促进民间参与模式,规划「华山创意文化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引入空间整建营运移转计划案」,并2007年12月由台湾文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依约取得园区经营管理权利。
文创华山理念
一块园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
在知识创价、文化创意领衔前行的时代,公部门对于閒置空间再利用,也有了不同的思维。文建会将位处台北市菁华地段的「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给了我们一个想像──去描绘出经营一块土地、一个空间的愿景,而且相信这个动作可以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份热切的理想——
文创活动实践报告范文 文创活动总结(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