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通用一
**年的时候,我五岁了。那是,我的成绩突飞猛进,时常考到十分优异的成绩。那是,我还是个无知的小孩,只知道考到第一名的人就是英雄,就是了不起。所以,我一考倒第一名就立马告诉妈妈,向她炫耀我的好成绩。
在一个晚上,那一天,老师刚刚发了成绩单,,让同学们给家长签名。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我这次得先向妈妈报个喜讯,之后再给爸爸看看我的好成绩。这是我第一次给爸爸签名,我的心砰砰地跳个不停,紧张极了。
回到家里了,我激动地向母亲报了喜讯,便把成绩单放在爸爸的书桌上。爸爸回来了,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爸爸进到了书房,把所有目光都投向了我那张薄薄地成绩单。他不紧不慢地走过去,拿起来,仔细地审视了几遍,之后叫我进书房。我心越来越激动了,爸爸肯定是表扬我的!我的沾沾自喜的。
我的脚步加快了,想快点收到爸爸的表扬。爸爸看见我后,对我说:“怎么这次的数学考不到满分,你想来考得很好的!”“我......我可是全班第一啊!”那是我特别委屈,心情从顶峰掉到深谷,头好像一下重了好几斤,抬不起来了。爸爸又说:“下一次考试,考满分再给我看。”我那小小的心受到了不少的委屈。我含着泪,冲进了我的房间。在房间里,我隐约听见妈妈对爸爸说:“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四年,五年。如今我不再是当年那个受到委屈的小女孩,我再翻回那张试卷,那道题真的不该错。
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能只有警告与批评,也不可能只有赞扬。在赞扬中也需要警告来平衡。无论赞扬还是警告,都是从同一个出发点出发——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关于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通用二
记得孔夫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交友,在我们的人生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所谓的知音却是少之又少,不过,说起知音,我倒还真有一个。
我和他是同班,虽说,他在我们班成绩一般,但却是个十足的体育健将。
记忆中,我和他第一次讲话似乎是在五年级。那时候,我和他是同桌,他的脸上总是没有一丝笑容,他只有在和他的死党交谈的时候,才会露出让人久违了的笑容。
我和他从六年级开始,因为一场运动会而成为了知音。
“董,你的报的项目是什么?”他在上课的时候偷偷问我。
“400米啊!你呢?是跳远吧!”我猜道。
“聪明!不愧是我的同桌。”他笑道。
一个月后……
“预备,跑!”发令员大吼道。那时,我已经在运动场上飞驰了,而我的同桌也已经在跳远了。我们在一个月前,还在讨论,而现在已经站在了赛场上,时间过得还真快!
比赛结束后,我得了400米的第六名,而他则是跳远第一名。我们俩击了下掌,大笑起来。
虽然有时候他总是很调皮,但当你真正地接近他时,你会发现,其实,在那冷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坚定的心,记得他曾经说过:“只要坚持,终有一天你会成功。”
尽管六年的小学生涯已经结束,我们已经各奔东西,尽管有人说,快乐是一时的,但是,我相信并且坚信,我可以把一时的快乐变成永远的快乐,因为――友谊万岁!
关于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通用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泰山小学的高崇辉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基本性质。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另外同学的困难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帮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内容各是什么吗?
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说出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屏幕出示文字内容。
我接着询问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有哪些词很关键?在商不变的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缺少他们行吗?为什么?
这回你们又会想到什么呢?(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该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它。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师:观察除法的基本性质(手指向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1)小组讨论
(2)汇报结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4)强调
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认为哪些词语是很重要,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点什么?(同时、相同、0除外)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学生回忆已学旧知,进而猜想比的基本性质,放飞了学生思维,让他们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观察、合作、猜想、交流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在有理有据表达、建立在对意义求真求准的对比中生成、完善了概念。也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学新知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共同完善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
1、说明。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板书:最简分数)。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2、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在小组里议一议。
3、指名汇报,形成共识:
㈠必须是一个比;㈡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㈢前项与后项互质。
4、化简比
出示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 (2)1/6 :2/9 (3)1。25:2
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各抒己见说出不同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摒弃了由典型的个例入手解释“最简单整数比”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采用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认识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同时,教师试图通过对较简单的整数比的化简,给学生一个运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为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的化简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子”式的充要铺垫。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基础上进行组间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提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生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使学生思维进入高潮。
我设计了四部分练习题。
1、3:8=(3×2):(8×□)
2、15:10=(15÷□):(10÷5)
3、5:3=(5×□):(3×□)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尤其是最后一题使学生在填空过程中体会到可以填“除0以外的所有相同的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1)4 :15=(4×3):(15÷3) ( )
(2)3/5:4/7=(3/5×6):( 4/7×6) ( )
(3)10 :15=(10÷5):(15÷3) ( )
(4) 7 :9 =(7+5):(9+5) ( )
师:上课前老师统计了咱们班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下面同学自己读题,然后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可商量解决。
我们班共有学生48人,男生28人,女生20人:
(1)请写出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在课外小组活动中,我们班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4,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8,请写出参加美术小组和科技小组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参加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舞蹈小组的1。5倍,请写出参加体育小组和舞蹈小组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进行“再创造”
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有了“应用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尊重学生各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1:8=(
关于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通用(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