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博物馆心得体会及收获 参观时光博物馆有感(6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时光博物馆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你好!
你像一本旧书,读过了,而精彩淋漓的片段需要重温;你又像一位故人,久未谋面,会想念。童年,是每个人最留恋的时光,它洋溢着我最纯挚的笑声,投射出我最烂漫的脸颊。忘不了那秋千,忘不了你——时光。
有一个她,是我童年的伙伴,我们俩像一对双胞胎,形影不离。我俩经常偷偷地溜出来,拽着对方的手蹿到小广场上去,所谓“广场”,不过是块杂草丛生的闲地罢了,看似普通简单,我们对它却有着非一般的情感,这都是源于那生了锈的铁链子加块麻布的秋千,承载着我们童年所有的美好时光。
“一,二,走你!”我们最有趣的便是比谁荡的高,双腿一蹬,我们便被甩了出去,一来一回,在空中留下一段段美丽的弧形。荡回去的时候腿一缩,得在地上使劲儿磕一下,这当然是刚起步,荡地还矮,随后把“大长腿”伸得笔直,像一把离了弦的箭,向天空发射,我们越荡越高,越高就越是兴奋热情,风吹乱了头发,我们也丝毫不理会,玩的不亦乐乎。我们就是两只自由的小鸟,享受飞在空中的激情。
有时会笨拙地被甩出去,与大地热情相拥,这时就再不提比“高”的事了,她便笑话起我啦,会说:“瞧你这狼狈的样子,快来个特写!”我受了窘,才不做胆小鬼,还不服呢!这时便带着好胜心开启新一轮的挑战,多有意思啊!玩累了,便随秋千自然荡落,然后与她说着话,太阳便下山了。
童年是最纯真的岁月,它带给我满满的幸福,在我眼里,童年就是糖罐子,里面都是甜滋味。
但童年一去不复返,伴随我的是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感谢有你——时光,每每想起你,都会在脸上映出粲然的笑容!
祝:永恒!真挚!
爱你始终如一的某人
有你在的每分每秒
主题时光博物馆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韵味浓浓的乡村,伴随着轰轰的吊车声在一点点的改变着,乡村最美的时光已被新的记忆悄悄淹没。
——题记
那是酷热难耐的暑假,柳叶被炽热的阳光晒得打着卷,昨夜留下的积水被阳光晒得无影无踪,土地被酷热的阳光晒裂了。我与朋友们在回家的路上一步一步地“挪”动着,炽热的阳光早已把我们最后的精力给磨灭了。我们像行尸走肉一般向着家的方向移动。
阳光越来越毒,我们也越来越累,累得让人喘不过气,似乎背着千万斤的铁块,一点一点地弯下腰。
到了山坡上,我立马倒在了微微湿润地草坡上,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的最后一丝凉意。前方还有长长的颠簸不平的山路在等着我们,但我们已经筋疲力尽。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抄近道。
但是老天似乎与我们作对,近道的那一座小桥已经塌方了。如今仅有的两种方法:一是走远路,但是那条路上铺的是碎石子。二是跳过去,可是那条沟有两米宽,我们不一定能跳过去,而且沟里有数不尽的垃圾,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臭味。
天空不作美,阳光越来越毒。如今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跳过去。我用尽全力,向起跳点跑去。肌肉细胞用尽最后的力量一蹬,我成功地跳了过去。我的朋友们也随着我跳过了那条“恶臭”的沟,我们做到了。
如今,那条沟已经被泥土给填平了。那一次的经历也渐渐的被淡忘了。但那一次,我学会了坚强,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上帝似乎关上了一道门却打开了一扇窗。关于乡村的记忆成为了我心灵深处最难忘、最美妙的时光。
主题时光博物馆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伪满时期是溥仪的中膳房和茶房),现在我们利用它举办(从皇帝到公民)的图片展览,主要介绍溥仪的一生。
爱新觉罗_溥仪是清朝的第十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在北京的醇亲王府,他在这里度过了三个春秋,过着与常人不太一样的王子生活。1908年11月。光绪帝病危,慈喜太后以‘承继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立溥仪为嗣皇帝。1908年12月2日,三岁的溥仪在百官的朝贺声中坐上了清朝末代皇帝的宝座。年号‘宣统’。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将溥仪赶下了皇帝的宝座,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__多年的封建君主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6岁的小溥仪在养心殿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由大清帝国内阁总理摇身一变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袁世凯发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虽然退了位,但仍然保持皇帝称号。依然可以过着君臣如意的生活,袁世凯每年还依然拨白银4000万两供养这个国中之国。
溥仪从6岁开始接受封建帝王的启蒙教育,溥仪的帝师都是由隆裕太后物色进宫的。他们通过封建教材成套的灌输给溥仪封建帝王的思想,很多人都作过溥仪的老师,其中前清礼部侍郎陈宝琛和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庄士墩对他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庄士墩那富有神奇色彩的说教及其欧洲的生活方式,对于从小就被禁锢在紫禁城内的‘小天子’来说,既陌生又好奇,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就在庄士墩的西方影响下,溥仪不顾遗老和太妃们的阻碍,割掉了清室长辫,穿上了西装,登上了皮鞋,学会了骑自行车,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英文的‘亨利’。
1917年7月1日,张勋率领5000辫子兵拥进了北京城,簇拥11岁的溥仪第二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历史是不容许倒退的,复辟闹剧不得人心,这场闹剧仅仅上演了12天变草草收场了,溥仪为他的第二次退位伤心的大哭了一场。
1922年12月1日,在紫禁城内上演了最后一幕闹剧—溥仪在紫禁城内举行了大婚典礼,同时迎娶了一后一妃,皇后为16岁的郭布罗氏_荣源的女儿婉容,妃子为不满14岁的没落王族额尔德特氏_文秀,称‘淑妃’。这位妃子因长期与溥仪不和睦,于1931年在天津与溥仪离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敢与皇帝离婚的女人。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党军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并永远废除皇帝尊号。
1925年2月23日,溥仪在日本公使馆的秘密护送下。离开北京,寓居天津日本租界低,溥仪先后在天津的张园、静园度过了7年的寓公生活。然而,天津的生活并没有泯灭溥仪‘恢复祖业’的幻想。于是他拉拢各派军阀头目,企图利用军人的力量达到其复辟的目的。1931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溥仪闻讯后认为他复辟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就亲笔给日本陆相南次郎、‘黑龙会’首领头山满各写了一封信,乞求日本政府对其复辟给以帮助。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正好觉得溥仪是个可利用的工具,所以特派奉天特务机关长肥原贤二前往天津‘迎接溥仪’,并一手策划了‘天津事变’。为加速溥仪的出逃制造了烟雾,这样1931年11月10日在日本人的护送下,溥仪乘坐日本汽船‘淡路丸号’偷渡前往东北。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一群特务、汉_的严密监视和簇拥下,到达长春。3月9日,溥仪在长春七马路原破旧的吉长道衙门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就在溥仪上台的短短半年内,相继同日本签订了‘日满密约’和‘日满定义书’,公开出卖了东北的所有主权。这样他换取了一顶皇帝的桂冠。
1934年3月1日,溥仪首先穿着光绪帝曾经穿过的龙袍,到长春南郊杏花村临时垒起的土台,充当‘天坛’,行告天即位古礼。但是日本人并不承认他是大清皇帝,所以回来以后,就立刻换上了日本人为他准备的陆海空三军大元帅的军装,在勤民殿的正殿举行了登基仪式,这一次年号改为‘康德’。
这是皇后婉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从此她被溥仪打入冷宫,与世隔绝。
溥仪在做伪满皇帝时期,曾两次出访日本。1953年6月,溥仪第一次东渡日本,在京东火车站受到了日本天皇的亲自迎接,还同日本天皇一起检阅了代代木练兵场。并到日本陆军医院慰问在侵华战争中受伤的日本兵。1940年6月溥仪第二次访日,这一次他从日本请回了‘天照大神’的三件神器,这三件神器实际上局是一面铜镜、一把宝剑和一块勾玉,溥仪就是把它们安放在建国神庙内,来定期的供拜,为自己换了新祖宗。1941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溥仪为了支持日本的所谓圣战,就将宫中的所有铜铁器具源源不断的运往日本,献给日本人做军用物资,就连同德殿上的几盏大吊灯也未能幸免。1945年7月26日发出限令《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队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8月19日,溥仪在逃亡日本的途中被苏联红军辱获,溥仪作为苏军的战犯,被押到苏联,先后在苏联的赤塔、伯力收容所度过了5年囚居国外生活。在苏联期间,他曾赴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为宣判日本甲级战犯举手作证,
1950年溥仪由苏联引渡回国,他先后在中国的哈尔滨、抚顺战犯所接受了10年的劳动改造,在改造期间,昔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溥仪学会了洗衣服、给蔬菜浇水、为病人看病,溥仪还曾六次参观了工厂、煤矿、农村等地方。当溥仪看到这些欣欣向荣的景象,心里十分感动,所以回来以后写下了立志新生的誓言,并交出了准备后半生享用的468件珍宝。
1959年12月4日,这一天是溥仪终生难忘的日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政府决定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当溥仪听到特赦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时,激动的热泪盈眶,并当场表示要在后半生多为人民做好事。
溥仪怀着喜悦的心情,5天之后回到了阔别35年的故乡—北京,回到北京的第二天,由族弟溥俭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办理了户籍手续,从此成了北京市一名普通公民,开始了新的生活。1960年溥仪走上了第一个工作岗位,任北京植物园一名辛勤的园丁,开始了半天工作半天学习的生活。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密关怀下,1962年前夕,由周振强夫妇作大媒,溥仪与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结为夫妻,当年溥仪56岁,李淑贤37岁,李淑贤是在1997年7月去世的,终年72岁。
溥仪十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后半生努力工作。1964年他光荣的当选为第四届政协委员,并同李淑贤随全国政协参观团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参观学习。1961年溥仪调离植物园工作,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一名专员,在这2年期间,他还同李文达先生合写了一本著作《我的前半生》被译成各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地。
这是溥仪生活中的一些照片,他受到了各国记者的采访,这是末代总统李宗仁和末代皇帝溥仪相见时的情景。这是溥仪接受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_斯诺采访时的情景。
正当溥仪要以余生为祖国人民多做贡献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患肾癌不幸逝世,终年61岁,由于当时正是期间,并没有举行追悼会。1980年人民政府为他补开了追悼会,并对他的一生给予了公证、客观的评价,并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寓,后来被他的亲人移到了河北省的西陵与他的祖先们安葬在一起。
缉熙楼
溥仪依据《诗经、大雅、文王》中的‘于缉熙敬止’句将此楼命名为‘缉熙楼’,溥仪本想以‘缉熙’象征前途光明,并效仿他的祖先康熙皇帝,幻想复辟大清王朝,然而却受到日本关东军的操纵和控制,在这里度过了13年4个月零8天。
溥仪的生活区:卧室。溥仪的衣食住行很多方面都与众不同,他最大的特点是独居,无论皇后、贵人都没有资格到她的卧室来往。溥仪从小就养成盖毛巾被的习惯,夏季盖一条,冬季几条合盖。近身处衬以白色卫生单,每天换一次,床上一对缎枕传说是谭玉玲亲手缝制的。
书斋:是溥仪日常学习的场所,溥仪常在这里接见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兼‘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吉冈实际上是日本关东军派到宫中负责监视溥仪一言一行的高级特务,就连溥仪举杯祝酒以至点头微笑,都要在吉冈的指挥下行事。在这里还放了许多常用书,溥仪每天都读,他还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可惜大部分在他出逃时都烧毁了,当时在他的书斋内还有一本他亲手写的‘大同盟册’上面只写了四个人的名字,他弟弟溥杰、他的三个姐夫(润祺、郑光渊、万嘉熙)这是和他关系最亲密的四个人,在出逃的时候特意吩咐烧文件的人一定要烧掉它,这本只写了四个名字的册子究竟包含着什么寓意,到现在也是一个迷、
理发室:溥仪虽然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但却讨厌理发,只有在接见重要人物和重要活动时才理发,当时宫中有一个叫津田的日本人专为溥仪理发,每次剪下来的头发都要用黄绢包起来,注明日期,妥善保管。以示对龙发的珍视。伪满后期长春流行传染病,溥仪特别注意消毒,这里便兼做他的消毒室。
佛堂:溥仪从小信奉佛教,佛堂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溥仪每日起床都要到佛堂念早课。他很迷信,每每遇到外出或者重要活动都要事先来到这里摇卦问
时光博物馆心得体会及收获 参观时光博物馆有感(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