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教材教科书目录电子 英语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电子书(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部编版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教材教科书目录电子一
时间 20__ 月 日 班级 七年级 班
课程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认知提示: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100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斗争的序幕。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教材内容
分析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5课,主要学习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三方面内容。
本课三方面内容关系如下:三部分内容展现了唐朝灭亡前后的基本历史概况,串起这三部分内容的线索是地方上节度使势力的发展变化。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历史的变迁,实质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知识点关系””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上面。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处在感性认知阶段,因而容易混淆历史与现实、文学作品与真正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且非常容易因为个人喜好对历史人物做出不客观的评价,应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七年级学生爱听历史故事,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整体思路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认真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目标 1、背诵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史料,观察图片,归纳并说出唐朝衰亡的原因,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评价任务 1、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唐玄宗,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回顾唐朝后期相关史实,加深对唐亡原因的理解。
2、评价方法: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3、评价过程:学生可以分组活动,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发言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对各组活动情况和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根据各组的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4、评价总结:评价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看活动过程,看是否有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是看各组发言的质量,主要指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是否得当,评价是否客观全面;三是看学生的基本素养。教师重点点评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画像,引出杨贵妃的故事,进而带领学生走进中后期的唐朝。
通过对杨贵妃介绍引发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目标1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展示第一组图片:杨贵妃与唐玄宗图片和高力士与杨国忠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条原因: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展示第二组材料:李白的一首诗以及唐朝节度使势力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安史之乱的第二条原因: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
2、总结安史之乱:原因:
时间:755年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3、展示第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准确掌握安史之乱的基本史实,注重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目标2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教师提问: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百姓的生活如何?
分组讨论三分钟
学生回答:略
评价标准:叙述正确,并且能够列举史实。
教师总结: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越来越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的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然后叙述。
3、唐朝的灭亡
朱温叛变,被镇压,起义失败。后来朱温把持朝政,权倾朝野,于907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该部分知识重点在黄巢起义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3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展示五代十国地图以及五代十国各政权表格,介绍五代十国的基本情况。
1、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展示一则文字材料,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唐朝藩镇割据。
2、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展示五代十国战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以史为鉴: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展示唐朝兴亡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 1、通过引用的材料,让学生提高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进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借古鉴今,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小结 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立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以至走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走向了衰落。在衰落过程中,地方上的藩镇割据、中央的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到了唐朝末年,经过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唐王朝奄奄一息,直到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老师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做出梳理,使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作业 1、评价唐玄宗。
2、做本课练习册。
让孩子们学习掌握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做好复习工作。
有关部编版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教材教科书目录电子二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xx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共设计为八个专题,依次为: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8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8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
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部编版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教材教科书目录电子 英语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电子书(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