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提升心得体会实用 听力的心得体会(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听力提升心得体会实用一
第二、反复地听。反复!反复!反复!反复的次数究竟要多少遍,这没有定数,在前期阶段,一篇课文通常不少于50遍,多的时候上百遍也不是不可能。为了保证重复的次数,听力文章不能太长,以1~2分钟语音长度为宜,不超过3分钟,这很重要。本人推荐新概念第二册、以及第三册的前两单元。如果你偏好美音,用其美音版就是了。
第三、持续跟读。具体实施:前1-3遍可以边听边看文本,同时跟读,而且要读出声来(如果会影响别人就采用默读吧)。如果有些句子跟读不流畅,可以暂停放音,反复朗诵这个句子若干遍。听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训练自己对声音信号的直接反就能力,也就是尽量回避中文转译的方式去理解,刻意留心句子的意群和语调并极力模仿,细心体会语气和感情色彩,这样有助于培养语感。跟读过程中,尽量忘掉文字和句子的篇章段落图案,目的是排除传统的阅读式记忆(图式记忆)方式,而直接训练对声音的反应、理解和记忆。如果是用电脑学习,可以在正常播放速度下跟读顺畅后,将播放器调成快速播放,以进行强化训练(windows media player的快速播放功能,提速1.4倍,不变频,听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变声的感觉)。
直到跟读完全流畅无滞、几乎可以接近与原音同步的程度为止,再转入下一课的学习。这时,通常已经可以背诵全文了,而且这种背诵是纯粹基于语音和听觉的,而不是视觉意义上的背诵。这个过程其实是听、说同步训练。经过这种训练后,课文中的生词基本被完全消化,可以形成长期记忆;还能加深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也有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这是一种全方位的训练。
第四,定期复习。听觉的理解和记忆,同样存在遗忘问题。所以要定期对前面已学内容安排时间重温(依旧是边听边跟读,复习通常跟读3~5遍即可),以巩固并形成长久记忆。
以上是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有一个的特点,那就是很容易长时间集中精力,这是因为你要保持跟读,你很难不保持注意力集中于声音信息。
谈一个相关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假听懂”问题。由于听的内容是你预先已经理解的对象,所以你会发现你只需听三五遍就觉得自己完全听懂了,很多人就不想再重复下去了,于是就转入新的内容,这样很快就完成了一本教材的学习,结果发现自己并没多大进步。谁都明白,这个“懂”其实是读懂的,而不是听懂的,这就是所谓的“假听懂”问题,这也是这种训练方法受到质疑的地方。
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听力筑基,说白了就是打通耳朵的问题。这个阶段,假听懂是无法回避的,而且也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马上听懂多少,而是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刺激大脑对“有意义的声音信号”(你已经理解其含义的声音信号)作出直接反应,并逐渐适应、接受、并形成条件反射。每重复一次,假的成分就减少一分,真的成分就多一分。
如果你每天能有2小时左右用于这种训练,完成新概念第二册的96篇短文的训练,通常只需2~3月。这时,你不仅会发现自己的听力基础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完成了96篇语境短文(对比于那些“___句”的无语境句子堆积)的“听觉化背诵”(对比于“视觉化背诵”),所以,它对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非同寻常的提升,因为你对英语的语感已经整体提高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筑基”。
由于听的内容已经预先理解了,所以不必局限于慢速语音听力材料,完全可以一开始就从常速入手。即使你所选的教材配套的语音是慢速的(多半是这样的),也可以用变速手段(如wmplayer的快速播放)转成近似常速来训练。
2022听力提升心得体会实用二
1. 阶梯训练法
听力训练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单词──短语──短文的训练。
(1) 听辨单词
要求听辨的单词大多是听起相似或只有长短音的区别。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应对此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的规律,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差异的规律。
(2) 听选答语
让学生就所听到的句子、对话回答问题。在听材料前,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一下所听材料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听读前要听清关键词,特殊疑问词是学生要听的关键词。如what,why,who,whose,where,which,how等。听选答语是培养学生语句理解能力,以及对语句表层意义深层涵义的理解,听懂对话的言外之意或间接的转述。
(3) 听读默写
听写是训练听力的好方式,早期阶段鼓励学生要在要在写之前尽兴口头复述,即“听、说、写”三结合的方式,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听写的内容可以是单词、句子或短文填空等,千万不可因其中有不会写的单词而隔断以后的内容,要做到当机立断,要随着录音的播放而进行,中间不存在思维中断。
(4) 短文理解
短文理解是在听完一段录音材料后,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正误,或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无论是哪一类的练习,首先都要理解短文的内容,甚至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采取听后概述,强化识记。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让他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复述时可以先写关键词或借助辅助手段,如挂图、投影、手势等,以强化效果,降低难度。
2. 点拨听力预测技巧
听力理解的心理过程的特征要求听者在听力过程中运用相对应的策略,以便及时准确地理解说话者的信息,预测策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的图式理论,听力是一个“外部信息”激活“内部图式”,进而产生“预期”,再经过“证实──扩展──修正──再预期──再证实”的知觉循环过程。
预测策略可分为听前预测、听中预测和听后预测。听前预测是通过快读选项,对可能的问题(重点预测)和对话或文章的大致内容(通篇预测)进行预测;听中预测是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起始句、标志语、关键词等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同时这里也包含着对听前预测的分析、修正、整理及再预测;听后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的一个回顾和推理性弥补。
(1) 听前预测
听前预测就是利用听录音之前的短暂时间,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根据试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中提供的语言信息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和要听的文章作一定的预测,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来快速确定听的范围和材料的主要内容,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
(2) 听中预测
听中预测是指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听者根据已获得的信息,预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或讲话人下一步要讲述的内容,以便做好捕捉与问题有关的关键信息的心理准备。可根据主题句进行预测,也可利用标志语、关键词、短语或关联词语等进行预测。
(3) 听后预测
听后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有疑问和漏听的信息的一个回顾性的、推理性的弥补。考生在听完一段材料后,应前后联系,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补充前面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并对听前、听中的预测进一步加以推理、分析和修正,从而提高理解的正确率。
3. 了解文化背景,熟悉日常交际
让学生适当的了解英国和别国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的语言交际的场合及功能,消除学生在风俗习惯的差异方面的听力理解障碍。原声英文歌曲、原声英文电影少不了。
4. 让音乐充满课堂,让课堂律动起来
一首好听的歌曲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段优美动听的乐曲带给人们心灵的震颤。英语教师若能依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握他们的情感所需,适时将音乐置身于英语阅读作品的意境之中并融于英语课堂,二者的交融就能迅速激起强烈的情感冲击,是学生在语言与音乐的快乐旋律中得到审美愉悦,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强烈欲望。
5. 语感的培养
听力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辨音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语音知识,要能正确区分单词的重读、弱读、爆破及失去爆破,要能辨别句子的连读、节奏以及语调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还有尽可能熟悉各种人的音调以及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个体差异等口语特征。因此要听与说的训练并进,持之以恒,保质保量,打好听力基础。
6. 英语角给听力注入活力
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将课堂教学向外延伸的办法就是开展并加强英语角活
听力提升心得体会实用 听力的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