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品读心得体会 国学品读心得体会怎么写(九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国学品读心得体会一
女:叔叔阿姨、小朋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女:诵读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合:朝霞第一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表演现在开始。
男:首先请欣赏小一班小朋友为大家带来的表演《登鹳雀楼》。大家欢迎。
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下面请欣赏小熊班表演的《弟子规》。掌声有请。
男:接下来出场的是小二班的小朋友,他们天真、活泼,表演的是古诗《咏鹅》
女:小鸭子大家一定都见过吧,下面请欣赏阳光宝贝班表演的《鸭妈妈和鸭娃娃》,大家欢迎。
男:大家都听过有关风的古诗吗?下面就请小兔班的小朋友为大家表演。
女:古诗我们不仅会读、会唱,我们还会用乐器伴奏呢,下面请欣赏小熊班表演的《画鸡》
女:叔叔阿姨,我给你们出个谜语,要认真听哦,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月亮),下面就请大家欣赏草莓班表演的《古朗月行》,大家欢迎。
男:吱吱吱,抬花轿,老鼠嫁女多热闹,下面有请橘子班小朋友表演的《老鼠嫁女》
女:我们不仅会朗诵古诗,还会唱古诗呢?下面请豆豆班表演的古诗联唱。
男:《弟子规》教会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学会宽容。下面请欣赏小兔班表演的《弟子规》
女:一二三,三二一,三只蚂蚁来背米。下面有请草莓班小朋友为大家带来《蚂蚁背米》
男:大家都听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首诗吧,下面请大家欣赏橘子班表演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女:《三字经》我们不仅会说、会唱,还会跟着音乐做操呢,下面请欣赏阳光宝贝班的表演。
男:再一次谢谢阳光班的小朋友,
合:国学启迪童心,经典润泽人生。让国学经典陪伴我们成长。朝霞第一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表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推荐国学品读心得体会二
我参加了庆阳电大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在线学习,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
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国学品读心得体会三
“国学经典,心口相传”志愿者活动
为弘扬五四精神,宣扬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复兴国学文化,鼓励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切实提高我系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我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特此举办本次志愿活动。
《三字经》是一部优秀的国民启蒙教育课本,一部国学经典。本次志愿活动将以《三字经》和传统节日为内容,通过我们与幼儿园小朋友的互动和学习,使小朋友从小就学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修身,培养其正常人格,同时也能从小培养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复兴国学的目的。
第一次是11月7日,以后每隔两周由志愿者分批轮流参与。
(一)策划准备阶段
1、联系·直机关幼儿园、天华幼儿园,商议相关活动事宜。
2、青年志愿者充分做好教学的准备,统一印制《三字经》原文教本,邀请辅导老师做相关专业性的辅导,同时规定协调好统一的教学流程。
3、根据65名志愿者的课程以及空余时间,将其分成如干个小组,每组5————6人。
4、制作授课登记表,每次授课志愿者应填写登记表,登记授课时间、授课内容和进度。
(二)活动流程
1、准时集合,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应佩戴志愿者会徽。
2、志愿者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将小朋友分组,分别由3—5名志愿者教授东西。教课
国学品读心得体会 国学品读心得体会怎么写(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